7歲日本男童田野岡大和因調皮,被父母丟在山林中當處罰近1周,引起各界討論。教養專家認為,用「丟包」等方式要孩子學到教訓,是最不恰當的方式,恐造成一輩子的陰影。
田野岡大在被丟包6天後,6月4日上午被找到,事件震驚日本社會,其父親公開道歉,坦承「我的過份行為,害孩子經歷痛苦時刻。」
台灣也曾發生一名4歲小男孩被家長丟包,在馬路上邊哭邊狂奔,引起路人關注,影片上傳網路後引發對管教方式的辯論。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表示,「丟包」等利用強烈恐懼的管教方式,並不能真正達到效果。孩子可能一時乖巧了,卻在心中留下陰影,長大後在交男女朋友、發展親密關係時,易有不安全感,時時擔心被拋棄,動輒索命連環call等狀況。
「丟包」可能過激,但台灣父母常用的「威脅」管教手段,也可能產生類似的反效果。楊俐容說,家長一時欺負孩子小,當他長大了,威脅就不再有用,反而可能因叛逆產生更激烈的行為。
楊俐容建議,遇到孩子調皮、屢勸不聽的狀況,家長一定要耐住性子,先去瞭解孩子背後的訴求是什麼。有些孩子就是活潑愛跑,可以跟他說道理,在家裡庭院隨便跑沒關係,在外面跑就會有迷路、被車子撞等安全疑慮,說之以理,動之以情,「如果你再亂跑,爸媽為了安全,就得一路抱著你了。」
新北市北新國小教師李雅菁表示,管教必須當下、合理,不能把孩子多次錯誤累積起來「一次算總帳」。現代父母忙於工作,常沒有時間和耐心和孩子溝通,進而採取一次性的嚴厲措施,能不能讓孩子學到教訓,很難講。
李雅菁表示,有些孩子故意頑皮吵鬧,是想試探家長的「底線」,家長不如就直接把「底線」說出來。且要求必須合理恰當,避免太過嚴格,否則孩子永遠達不到,也就放棄遵守了。
在孩子耍脾氣的當下,李雅菁建議家長可以環抱、按壓肩膀等肢體的方式,協助和緩情緒,讓他先冷靜一、兩分鐘,調節呼吸後再進行溝通。
李雅菁說,管教時可用「漸進式」,例如說好下次要發飆前,必須先深呼吸一分鐘。當孩子真的做到時,一定要馬上給予正向鼓勵,如此下來,就可透過共同約定,一點一滴改進壞習慣。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