愨(ㄑㄩㄝˋ),厚道、樸實;胼胝,手掌、腳底因長期勞動而生的繭子,比喻勞苦。
顧頡剛先生又記:「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得西北農學院辛樹幟院長來函,云:「今日偶閱吾校森林系學生上期畢業論文,得任世周同志《秦嶺北坡林區社會調查報告》,謂北坡地勢陡峻,人煙稀少。調查所及,當寶雞之西,天水之東,麥積山之南,至朱家後川、紅岩子二村,見有瓜子。其人行動遲鈍,體小,口大,舌圓,常露笑靨而少言語,發音異常人。朱家後川人口二百六十,瓜子二十,占百分之八點五;紅岩子人口一千二百十九,瓜子二百二十六,占百分之二十強。聞山中瓜子數尚不少也。」」
顧頡剛先生只記載了這兩則見聞,但卻沒有分析「瓜子」作為族名的由來。姜戎氏和陰戎自瓜州遷來,《詩經.大雅.綿》中有「綿綿瓜瓞」的詩句,大者稱「瓜」,小者稱「瓞」(ㄉㄧˊㄝ),「綿綿瓜瓞」因此比喻子孫繁衍,相繼不絕。「瓜子」可以理解為從瓜州遷出的後代。還有一種可能:「子」指爵位。古時爵位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夷狄之國的國君只能封為「子」,比如楚國國君稱「楚子」。姜戎氏和陰戎遷徙到晉國之後,很有可能被封為「子」,故稱「瓜子」。這種解釋僅僅是猜測,因為並沒有相關史料支持。
用法
清人黎士宏所著《仁恕堂筆記》載:「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瓜子,殊不解所謂。後讀《唐書》,賀知章有子,請名於上,上曰:「可名為孚。」知章久乃悟上謔之曰以不慧,故破「孚」字為瓜子也。則是瓜子之呼,自唐以前已有之。」
甘州即今甘肅省張掖市一帶。至今甘肅、四川兩省還把不聰明的人、愚蠢的人稱為「瓜子」、「瓜娃子」。顧頡剛先生總結說:「知「瓜子」一名,自秦嶺而南傳至四川,自秦嶺而北傳至甘肅。若今華北平原,譏人之愚,惟有連繫形容詞之「傻瓜」,不聞有言「瓜子」者。此對於少數民族侮辱性之言辭,所急應予以糾正者也。」
這就是「傻瓜」這句罵人話的由來。即使從元代算起來,也已經流傳了將近一千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者文化《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