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是宋代才出現的後起字,將「傻」字置於「瓜」的前面,也一定是宋代之後才出現的稱謂。
出處
事實也正是如此,元代無名氏所作元曲《十探子大鬧延安府》,「傻瓜」一詞凡兩見:「他扣廳打我一頓,想起來都是傻瓜。」「俺兩個是元帥府裡勾軍的,一個是喬搗碓,一個是任傻瓜。」
但是,「傻瓜」的「瓜」到底是什麼瓜?為什麼可以用作罵人話呢?這是個非常有趣的疑問。
釋義關鍵
原來,「傻瓜」的「瓜」是指瓜州。《左傳》中「瓜州」的地名出現過兩次,一次是《襄公十四年》,晉國將要逮捕姜戎氏的首領駒支,晉國國卿范宣子譴責說:「來!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女剖分而食之。」
這段話牽涉到姜戎氏的遷徙史。姜戎氏乃是西戎的一支,原居於瓜州,姜戎氏之祖吾離遭到秦國的迫逐,被迫離開瓜州,「被苫(ㄕㄢ)蓋」,披著茅草編成的遮蔽物,「蒙荊棘」,一路艱難地來到晉國,晉惠公將本來就不豐厚的南部土地分給了姜戎氏,作為棲身之所。「腆」(ㄊㄧㄢˇ)是豐厚的意思。
另外一次是《昭公九年》,周、晉爭地,晉國大夫率領陰戎前來攻伐。陰戎也是西戎的一支,與姜戎氏同宗不同姓,姜戎姓姜,陰戎姓允,一起遷徙到了晉國。周天子派大臣指責晉國大夫說:「允姓之奸,居於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使逼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周天子指責晉惠公將陰戎「誘以來」,誘騙到晉國居住,因此才成為晉國的爪牙。
那麼,「瓜州」到底在哪裡?《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注解說:「杜林以為古瓜州地,生美瓜。」杜林是東漢大儒,曾經客居河西,即甘肅、青海一帶黃河以西的地區,因此熟知當地風物。顏師古的注解則很奇特:「其地今猶出大瓜,長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顏師古是極力形容瓜州出產的美瓜之大,老狐狸鑽進瓜中,竟然都看不到頭和尾巴。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在《史林雜識》一書中則認為瓜州在今秦嶺高峰之南北兩坡。不管是敦煌之瓜州還是秦嶺之瓜州,總之是姜戎氏和陰戎的故地,被秦國迫逐而遷徙到了晉國南部生存。
顧頡剛先生還記載了自己的兩則親身經歷:「一九四八年,予在皋蘭,九月五日遊於西北師範學院,與其教授林冠一同志談。師範學院由陝西城固遷來,冠一居城固久,為言洋縣之北,秦嶺之中,有民一族,號曰「瓜子」。其人甚誠愨,山居艱於自給,多出外賣其身,作耕種、推磨諸事,極苦不辭。每有勞役,雖胼胝困頓,而操作終不輟。以其愨也,人謬諡之曰「傻瓜」,而「瓜子」之族號反隱。其人之所以「傻」者,大漢族主義壓迫下之結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