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還有一種「另類髒亂」,那就是「狗屎處處」。法國人可以穿得光鮮亮麗,優雅遛狗,卻任寶貝狗隨處大小便,讓路人隨時得小心翼翼,以免誤踩地雷,那可就狼狽不堪了。這樣子走路,誰還悠閒高雅得起來呀!尤其是住在狗數眾多的巴黎,誰沒有踩過幾次狗大便?那時,也只有口出幾句法國土髒話可以勉強消消氣了。要住在「浪漫法國」?有經驗的法國人會勸你:先學會巧妙躲閃狗屎的輕功,再學學幾句起碼的粗話,以備不時之需吧!
法國人念舊,所有新事物到了法國,總要遲好些年才進得來,要不就是一腳被法國人踢開。要法國人做新改變?那真是比登天還難。跟最容易接受新潮流、勇於嘗鮮的台灣比起來,法國簡直像個遲暮守舊的頑固老人。記得十幾年前,當我在台灣已經會開始用e-mail收信時,在法國,恐怕還沒幾個人聽過此一名詞。當Internet如火如荼發展的初期,法國人卻還在用昂貴的Minitel。在法國生活,除了對新事物慢半拍外,還要忍受種種不便利。台灣商店營業時間都到晚上,便利商店五步一家,買菜購物皆方便,肚子餓,隨時可以找到販賣吃食的場所,選擇眾多。但是到了法國,生活細節如不好好計畫,那是很有可能會對著空空如也的冰箱,徒呼負負餓死的。法國,連首善之都的巴黎,都沒有便利商店。店家一般七點或七點半打烊,超市雖然開得晚,但可沒有像7-11那樣的服務。待超市關門後,就只剩下昂貴的餐廳了。然而餐廳又豈是一般人天天吃得起的?如果粗心大意衛生紙用完,那也求救無門,只有明天請早,等超市開門,若是隔天恰遇商店關門的星期天,那……只好去跟隔壁的鄰居商借了吧!所以,定居在法國的人,莫不乖乖學習做菜,高物價下想吃美食,那除了自己做還有什麼辦法!每個星期,固定上大型超市採買生活物件及食材,看著清單買,免得遺漏了什麼得上市區小商店補貨,就得付出更高的價格了。每天回家,挽起袖子洗手做羹湯,忙著跟烤箱與鍋爐奮戰,法國可沒有夜市小吃,更沒有自助餐便當可包的!另外,台灣人朋友相聚,多半上餐館打牙祭,法國友人相聚當然也上餐廳,但是真正重要的聚會,都是家庭聚會,要邀請到家裡來的,從吃食到裝飾,從餐盤選擇到酒的搭配,事事都得自己來,沒有個十八般武藝,是很難得到法國友人的喝采呀!最難的是做完菜還要用最快速的身手把自己打扮成優雅貴婦名紳,讓人覺得你只不過動動大拇指,就可變出一室輝煌了。想在法國好好生活,絕對得從學做傳統主婦開始。
法國人的守舊,自然是緣於性格封閉,安於現狀,不習慣變化。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法國人最愛到世界各地旅遊,法國接待的國外觀光客多不勝數,法國人的外語能力卻沒有因此比別人好的原因吧。當然,法國人對法語的自負,也是重要因素,但是究其源由,恐怕還是性格封閉作祟!來法國玩,別想用英語暢遊,只怕時不時要忍受法國人愛理不理掉頭就走的態度。來到法國,就該入境隨俗講法文,吃法國食物,這也無可厚非,只不過,當法國人到別人的國家旅行,卻並未因此而盡量配合講當地的語言,總期望別人來配合,說穿了,其實就是法國人語言能力普遍不佳而已。語言能力不佳,對外來文化及事物的接受度自然相對較低,也難免顯得淺陋封閉,自以為是。巴黎畢竟是國際大都會,巴黎人還算是開放,但只要一出巴黎,法國大部分的地區都可用「鄉下」來形容,一般的法國人對亞洲文化所知甚少,碰上從亞洲來的人事物,常因隔閡太深而顯得大驚小怪。這種態度,對不相干的旅客來說,也許是一笑置之的小事,但對於嫁娶法國人成為新法國居民的台灣僑民來說,常常就成了日常家庭衝突的來源。從身邊的台灣友人中,就常可聽到種種荒誕可笑的描述。連台灣在哪裡都不知道的法國公婆,可以很自以為是地對台灣媳婦說:「我知道你為什麼要嫁來法國,是為了逃避戰亂吧?」(公婆還以為台灣是四十年前的越南嗎?)還有從來沒出過國的法國公婆,會很好奇地問:「台灣有沒有火車/飛機啊?你們吃什麼?有沒有牛?有沒有雞?喝不喝牛奶呀?」(一旁的台灣媳婦張大嘴,覺得自己耳朵是不是壞掉了,法國兒子則快昏倒,丟臉到想乾脆一頭撞死。)要不然還有即將飛至台灣看望親家的法國公婆,緊張地問詢兒子媳婦:「我們去台灣,要不要自備刀叉去啊?台灣有沒有麵包,需不需要自己帶麵粉去做啊?」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描述,有的台灣新居民可能會非常生氣(你以為台灣是蠻荒之地嗎?),來久的人可能聽多了只好當笑話來講,不然怎麼辦,這些封閉的法國人,對台灣或甚至亞洲都毫無所悉,你怎能怪他們問出這些「無厘頭」式的問題呢?不過,即使來得再久,再見怪不怪,老是聽到這些從沒吃過豆腐或海帶、生魚片的法國鄉下佬,用一副不屑的口吻當著你的面批評:「我最討厭吃這些東西了,這麼噁心的東西怎麼能吃!」時,你還是會忍不住生氣—從來沒吃過的人批評什麼!根本不知道味道,怎麼知道自己討厭?更何況亞洲人從小吃這些東西長大,那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著我的面說這種話,有沒有一點禮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