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6月27日,美國最高法院認定憲法保障同志婚姻,於是美國成為了全世界第二十一個全面承認同性戀婚姻的國家。這個劃世代的決定,也引起台灣社會諸多的討論。
有部分反對同志婚姻的人主張,同性戀是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綜觀中華歷史,對於同性愛並未有強烈的批判或否定,就是有些特別、卻也不至於大驚小怪的現象。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當中的《國風.鄭風》,收錄的不少詩篇很有可能就是男男之間的思慕之情;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上流社會開始興起一股愛慕男寵的風潮,比如衛靈公與彌子瑕的「分桃之愛」、魏王與龍陽君的「龍陽之好」,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到了西漢,那更是火力全開,西漢皇帝幾乎人人有男寵,多到班固的《漢書》都還要為這些男寵另開一部《佞幸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漢哀帝劉欣與董賢的「斷袖之情」。
此外西漢的女女之戀亦有所提及,《漢書》記載漢哀帝劉欣時期,宮中女官道房與曹宮有「對食」的情形,也就是這兩人在深宮中寂寞難耐,因此發展出來的戀情,後來也適用於太監與宮女之間,只能洗牌跟砌牌、而不能胡牌的類夫妻關係。
而「對食」原意是指一同用餐,絕對不是你們想像中 (14+9)×3= ? 的那種行為。
與其說這些君王們是同性戀,倒不如說他們只是把男色當成一種興趣,他們自己也好女色、置後宮,而男寵本身也不是完全的同性戀者,像董賢也有自己的妻室。
因此我會說他們是君臣之間的「特殊性關係」。
君臣之間的「特殊性關係」。(再次強調)
東漢時期,同性之愛的記載比起西漢銳減許多,比較著名的便是大將軍梁冀與他的小白臉秦宮,秦宮帥到連梁冀的妻子孫壽都垂涎,於是孫壽也跟秦宮有一腿,三人行好開心。這段歷史太勁爆了,適合拍成一部情慾電影,片名就叫:
《DOUBLE LOVE:空虛被它填滿的同時、也填滿了她的空虛》
到了三國,有關同性戀的記載變得極少;直到晉朝開始以至南北朝,同性戀的事蹟才又開始百花齊放。《晉書》記載:「自咸寧、太康之後,男寵大興,甚於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相仿傚,或至夫婦離絕,多生怨曠,故男女之氣亂而妖形作也。」
「咸寧」、「太康」是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的年號,已是三國時代的尾聲、晉吳兩國對峙的時候。從晉朝開始一直到南北朝,男男之間的情愛又成為了一種風尚。
會造成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晉朝皇室的司馬家,是東漢、曹魏兩朝的世族,結果為了篡位,不知殺了多少人、雙手染了多少鮮血。這樣的政治動盪,讓當時的知識份子對於以往所深信的儒家「三綱五常」,產生了混亂與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