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位女醫師有多神?七歲能背千家詩、打敗日人考上醫學院…也許你阿嬤也被她接生過

2019-05-24 11:13

? 人氣

回台後,她先是在台大醫院的眼科實習,後來到台中和丈夫一起開了「清信醫院」,並秉持著「貧者少收,赤貧免費」的標準,拯救了許多貧苦人們的生命。雖然她的醫術受到大眾肯定,但她發現,在台灣婦女生產還是依靠產婆較多,很多產婆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導致婦女生產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於是她創立產婆講習所,並親自教學,教出了300位產婆,又被稱作「台中之母」,因為當時台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是由阿信或她教出的產婆接生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清信醫院產婆講習所的招募公告(圖/維基百科)
清信醫院產婆講習所的招募公告(圖/維基百科)

一生救人無數,婚姻之路卻相當坎坷

儘管阿信才能出眾、在事業上相當順遂,但她的婚姻之路卻不太平坦。她有過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在內地留學時,在台灣留學生的聚會上,認識了熱衷參與台灣民族運動的彭華英,兩人十分合拍,並於回台後兩年在蔣渭水的媒合下結婚。

由於丈夫是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的成員,阿信的醫院常常受到警察的「關照」,但是蔣渭水去世之後,台灣知識分子的反日運動嚴重受挫,彭華英眼看理想越離越遠,開始放縱自己和酒肉朋友交往、墮落。與此同時,阿信的聲望卻是越來越大,有人諷刺彭華英是「吃軟飯的」、聲望遠不如老婆,這些酸言酸語深深刺到他的痛處,回家便與阿信吵架,兩人的間隙越來越大。最後,在警察的緊迫盯人下,彭華英逃往中國、認識了新的女人,並與阿信離婚。

離婚後,阿信把醫院收掉,遠赴美國進行醫學研究,並順道去加拿大探望曾幫助過她的老師,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回不了家鄉──二戰開打了。無法回台的阿信在當地的醫院當實習醫生,卻因為無法發揮而離開,前往日籍人士集中營當駐軍醫生,在環境艱難的集中營服務了幾個月,又回到溫哥華申請開業,因緣際會下認識了退休軍中牧師吉普生上校。

戰爭結束後,阿信與吉普生牧師在台相遇後結為連理,並於四年後移居加拿大。牧師於1967年去世,獨自一人在異國生活的阿信深感到相當孤獨。高齡86歲的她捐出畢生積蓄,在1980年成立了「至誠服務基金會」,專為寡婦提供精神關懷和保健諮詢。

蔡阿信女士無私的一生被台灣人們感激著,作家東方白曾以她為原型,寫下《浪淘沙》這部小說,並由民視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備受歡迎。而阿信本人於1990年在溫哥華的養老院安然辭世,而她所創立的基金會至今仍在運作。

阿信出生於日治時期,同時面對著身為殖民地人民與女性的雙重壓迫,但她卻刻苦向學、堅定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行醫幫助無數人,甚至到老都惦記著社會上的弱勢族群,這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本文部分內容經授權取材自新自然主義《女人屐痕3:百年女史在臺灣:臺灣女性文化地標【增訂版】
責任編輯/林安儒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佳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