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腹瀉、體重從98公斤爆瘦到50,之後甚至肛裂、小便尿出菜渣…肛門殺手「克隆氏症」

2019-06-22 07:00

? 人氣

發炎性腸道疾病中治療非常棘手的克隆氏症,也可以說是肛門的殺手!患者因疾病侵犯直腸或肛門,會伴隨一些肛門的合併症,例如肛裂、廔管、膿瘍等情形。克隆氏症盛行率大約為每10萬人口有2人,近幾年確診人數有越來越多趨勢,提醒患者一旦有症狀出現,要提高警覺性,及早就醫院診斷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疾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0年前,1名男大生出現頻繁腹瀉,體重從原本98公斤爆瘦剩50公斤,之後發生肛裂和肛門廔管,一時未查出病因,直到23歲膀胱長出廔管、小便尿出菜渣,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罹患「克隆氏症」。後來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和長期使用生物製劑,不但完成大學課業,目前工作也十分順利。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為難兄難弟,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的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容易與大腸激躁症混淆,因此常被患者所忽略。大部分患者就醫一年多後才確診,且確診時小腸往往已經潰爛一大半。

而克隆氏症主要症狀是發燒、腹痛(尤其右下腹)與腹瀉;部份患者因疾病侵犯直腸或肛門,會伴隨一些肛門的合併症,包括:肛裂、廔管、膿瘍等情形。此外,大約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會有腸道出血現象,雖然都不嚴重,但卻會反覆發生。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國內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克隆氏症患者約1278人,有增多的趨勢。

(圖/華人健康網)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右)、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會長楊式光(左),期盼健保署能放寬生物製劑的給付規定,以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圖/華人健康網)

中斷注射給付生物製劑 恐有再復發和惡化的風險

針對克隆氏症的治療,如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治療藥物包括: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為主,對於傳統治療無效的成人中度至重度克隆氏症,目前可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會長楊式光表示,雖然健保針對克隆氏症的生物製劑有給付,但健保僅給付54週,病情穩定後即會取消,直到下次病況又惡化,才有機會重新申請。

楊式光會長表示,克隆氏症在自體免疫疾病中屬於病程進展快速的疾病,倘若中斷注射,恐怕會有再復發和惡化的風險,使得未來的治療又會更艱辛。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和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呼籲,隨著國內發炎性腸道患者增加,期盼健保署能放寬生物製劑的給付規定,以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

文/洪毓琪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男大生肛裂、尿出菜渣…罹患肛門的殺手克隆氏症)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