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肚子痛、腹瀉,千萬別輕忽!醫生:被「這種病」找上門,嚴重恐會膿瘍、腸穿孔

2018-10-12 12:53

? 人氣

莫名肚子痛、腹瀉,噁心想吐甚至發燒,卻找不到原因?小心,可能是大腸憩室炎,引發急性腹痛導致!究竟什麼是「大腸憩室炎」?大腸憩室症患者一定會演變成大腸憩室炎嗎?臨床上,又是如何預防、診斷,進行後續治療呢?且聽專家怎麼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莫名肚子痛、腹瀉,噁心想吐甚至發燒,卻找不到原因?小心,可能是大腸憩室炎,引發急性腹痛導致!(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莫名肚子痛、腹瀉,噁心想吐甚至發燒,卻找不到原因?小心,可能是大腸憩室炎,引發急性腹痛導致!(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亞洲人大腸憩室症盛行率15~25% 東西方人種發作部位大不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邱宏治指出,目前醫學上對於大腸憩室的成因,多認為是因為人體大腸管壁薄弱,加上腸內壓力增加,產生從管壁向外膨出的小型囊狀構造導致。

另外,基因遺傳、大腸蠕動異常及腸內微生菌等,也可能在憩室生成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亞洲人種中,憩室較常出現在右側的升結腸;在西方人種中,則較常發現在左側的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不過臨床上,左右兩側均有憩室的也不少見。

一般來說,大腸憩室症在亞洲人的盛行率約15~25%,隨年紀增加到60歲以上可能會超過5成。還好超過8成的大腸憩室症患者,終其一生都沒有特別症狀,剩下1成多的人可能偶有腹痛,只有5~10%的人可能會發展成憩室炎。

在西方人種中,大腸憩室較常發現在左側的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不過臨床上,左右兩側均有憩室的也不少見。(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在西方人種中,大腸憩室較常發現在左側的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不過臨床上,左右兩側均有憩室的也不少見。(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急性腹痛VS.大腸憩室炎難區分 老人、免疫力差患者建議住院觀察

不過,若大腸憩室症不幸發展成大腸憩室炎,又會有哪些症狀呢?邱宏治醫師表示,大腸憩室炎常見症狀為右下腹痛(西方人則為左下腹痛)、發燒、噁心、嘔吐及排便情況改變(便祕或腹瀉皆有可能)。但是如果發炎嚴重已導致膿瘍、腸穿孔、腸阻塞,或是廔管的產生,則病患可能會有腹部反彈壓痛、腹部肌肉緊繃,以及血壓低心跳快等休克現象發生。

此外,憩室炎的診斷需要靠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和血液生化檢查等來確認。但由於大腸憩室炎有時很難和其他的急性腹痛原因(例如:急性盲腸炎、感染性大腸炎、發炎性大腸炎、大腸癌、骨盆腔感染、卵巢扭轉、子宮外孕等)做區分,所以臨床上也常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來幫助確診。

另外,在急性發炎期間,並不建議做大腸鏡檢查,以免增加腸穿孔的機會。不過在症狀緩解的6至8週後,則建議作完整大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症狀輕微的憩室炎患者,可以採取居家口服抗生素、流質飲食以及症狀治療。

若病患為老年人、無法進食,或免疫力較差者,則建議住院注射抗生素和點滴補充水分營養。倘若病情嚴重已經到膿瘍、穿孔、廔管,或敗血性休克的患者,則需要視情況進行引流或是開刀處理了。

大腸鏡檢查有大腸憩室症?注意這些事,大腸憩室炎不上身

除了說明臨床上針對大腸憩室炎的處置方式外,邱宏治醫師也提到,若民眾在做完大腸鏡檢查之後,被告知有大腸憩室症問題,也不用太過驚慌。根據過去統計8成的大腸憩室症患者,終其一生都沒有特別症狀。且目前最新的研究也指出,高纖維飲食、適當運動、減重、戒菸,以及避免服用止痛藥和類固醇,都可以有效減少憩室炎的發生機會,讓患者與憩室和平共處。

文/洪毓琪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腹痛、拉肚子找不出原因?小心可能是大腸憩室炎作祟)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