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看了這個標題,會很訝異。因為我們的歷史課本從未告訴我們,淮軍在台灣歷史上扮演過相當重要的角色。
因此當我在合肥李鴻章故居中,看到淮軍昭忠祠分佈圖,竟然有一個在鳳山時,我真是嚇了一跳。因為鳳山是我母親娘家,小時候我常去的地方。但我從不知此地有「淮軍昭忠祠」,也從未在台灣的報章或書籍中看過。
我查了鳳山古地圖,真的有,位在「武洛塘山」。這一來更迷糊了,我打電話給我表哥,連他也不知鳳山有武洛塘山。還好古地圖很清楚,就在「武洛塘」之北,出了鳳山北門之處。而武洛塘 就是柴頭埤,那就不難找了。
查了史料再度讓我嚇一跳。埋在這裡的淮軍,竟有1918人之多。建祠時間為光緒三年或1887。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廷為了應付牡丹社事件的日本兵,派了6500名淮軍精銳,大部分是銘字營,也就是劉銘傳部,淮軍主力。結果沒與日本軍交鋒,倒是和大龜文原住民打了一場戰爭。
大龜文人以部落對國家,當然也死傷慘重。而來台淮軍死了近三分之一,比牡丹社事件死難的日本人多了一倍。清廷相當慎重其事。1918個骸骨就埋在縣城鳳山,選了武洛塘山為建祠立碑之地。
由地圖來看,昭忠祠現址是現在的市立鳳山醫院及其週邊。我請教表哥表嫂,他們是二戰之前出生的。他們說,那裡本來是日本人的神社,而且管理嚴格,不淮台人進入。武洛塘山本來就是幾十公尺高的小山。而鳳山醫院也正好是位在高地上。附近有高架交流道及上升斜坡。
我恍然大悟。清光緒三年建好的「淮軍昭忠祠」,在1895日本人來了之後,就改為神社,奉祀乙未抗日被台灣民眾殺死的日軍。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接受後,自然拆除了日本神社,但對原來死難清軍也不視為本國忠烈,(或甚至不知道原來歷史)。後來就設了縣立鳳山醫院。清廷為這些戰死異鄉的淮軍建祠立碑,本擬配享千秋,結果才十八年,就被日本人摧毀抹去,被國民政府與台灣人遺忘了。我謝謝表哥表嫂替我解此謎團,但也為台灣因政權輪替而史料煙滅而感嘆。
自1875到2016,原漢應該真正大和解了。轉型正義,141年不遅。就像我在前文所建議,應該在獅頭社古戰場為原住民立碑,也應該訂5月21日為原住民殉難日或原住民英雄日。
而對這些戰死台灣,埋骨異鄉的淮軍,我們也應該在縣立鳳山醫院旁立「淮軍紀念碑」。其實當年來台的清軍,有不少人後來留在台灣,成為台灣人祖先的一部分。
這樣,雙方平等對待,才是原漢大和解。
*作者為台大醫師。著有《傀儡花》、《島嶼DNA》、《福爾摩沙三族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