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些微生物與人類錯綜交集,成為人類遷徒的「密碼」。而其醫學研究過程,也像人生的縮影,有人性、有運氣、有哲理,頗堪回味。這一期,我們來談一談「第一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umam T-cell Leukemial/lymphoma,Type I,簡稱HTLV-I)」的故事。
白血病或血癌,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白血病的發生,屬於瞬間之細胞突變,與遺傳無關、與體質無關,和飲食、檳榔、抽煙也都無關,倒是和原爆、核能幅射線、化學物質有些關連,但絕大部分原因不明。而HTLV-I則是目前唯一知道的能夠引發白血病的病毒。
很奇妙的是,HTLV-I其實在構造上與愛滋病毒非常相似,系出同門,因為發現上比愛滋病毒早了二、三年,所以在排行上還算是愛滋病毒的哥哥。愛滋病毒在被定名為HIV(人類免疫缺損病毒)之前,有幾年的時間被稱為HTLV-III(第三型HTLV病毒)。T淋巴球被HTLV-I侵入之後,經幾十年的長期潛伏,有百分之二左右的機率,這些T淋巴球會惡性增生,成為血癌。這種特殊由HTLV-I病毒引發的白血病,我們命名為成人型T細胞白血病(ATL),有時也以淋巴瘤的姿態出現。這種ATL,一般治療淋巴瘤或白血病的藥物完全無效,唯一稍見預防效果的藥物則與抗愛滋病毒的藥完全相同。
由科學家們發現ATL這種特殊白血病的故事,就顯示日本人做學問多麼仔細,分工維繫實在讓我們不能不佩服日本人的觀察入微及團隊合作精神。
一九七七年,京都大學白血病團隊在血液病的經典國際雜誌BLOOD上發表世界第一篇介紹這種ATL的文章,一共有十六個病例,年齡均在四、五十歲以上,絕大部份住在關西一帶,但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竟然能掌握到一個關鍵事實;這些病人的出生地都在四國或九州福岡、長崎一帶,連這樣古早以前的小細節都能抓得出來,真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樣特殊的地理分布,研究學者馬上想到,會不會和病毒有關,於是馬上進行癌細胞株培養,希望能從中找出致病病毒。經過數年的努力,一九八二年,微生物學教授日沼賴夫以及他的團隊成功了,病毒找到了!他們將之命名為ATLV(引起ATL的病毒Virus)。
然而,醫學的研究,除了努力還得有幾分好運氣。
在同一時間,美國東岸,國立癌症研究院有位羅勃.蓋洛(Robent Gallo),這位先生自七○年代初期,就一直重覆做一件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事。他以地毯式搜索的精神,收集各形各色白血病細胞及細胞株,希望能在電子顯微鏡下找到白血病病毒,因為他堅信一定有某些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這個醫學的尋尋覓覓,過程也許冷冷清清,但結局絕非悽悽慘慘戚戚。相反的,科學的堅持,只要合理加上耐心與努力,就有成績。一九八○年蓋洛終於在一個黑人的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細胞及細胞株上都找到相同的病毒。他打蛇隨棍上,追溯這位黑人居住地,果然大有發現,兩年後,他又與英國的白血病研究團隊聯手發表,東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島有一些黑人呈現一種過去未見的T細胞白血病及淋巴瘤而帶有致癌病毒,於是命名為HTLV,因為後來有其他亞型出現,於是稱為HTLV-I(表示是第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