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快樂!」這句話在九〇年後出生的新貧世代耳裡,比起祝福,聽起來更像是一種哀悼。
台灣歷經後經濟奇蹟的「錢淹腳目」年代,光榮年景一去不復返。薪資倒退、勞資糾紛、責任制、低薪等等問題如愁雲慘霧壟罩在台灣人心中。
台灣人的就業環境為什麼越來越困難?我們以文字探勘技術探討PTT薪水板十年(2004-2015)的轉變及青年就業環境,從一些蛛絲馬跡中探究出政策和產業風向的轉變。
阿德今年27歲,是家中長子,四年前畢業。父親過世,母親身體不好,弟弟還在讀書,阿德身為長子,急於負起養家的責任。
於是第一份工作是進入大型量販店的生鮮超市部門,擔任三個月一聘的魚類理貨工,負責宰殺料理魚貨。底薪只有15000元,當魚貨宰殺量超過公司業績,才會按件計酬。但阿德篤信佛教,實在忍受不了每天殺生的煎熬,三個月就離職了。
在失業1個多月找不到正職的情況下,只好進入民營加油站兼職。時薪85元,為了多賺錢只好常常超時工作,但工作一年多之後,加油站就頒訂了新制度,若有找錯錢等情節都要賠償,阿德賠錢數次後,深覺規定不合理,經常倒貼,只得辭職。
離職後巧遇國中老師,他正要開設珠心算補習班,急需教幼稚園小孩的老師,一個禮拜上五天班,一天只有三堂課,阿德念在人情和亟需工作之下,答應接下這份工作。
沒想到開始工作之後,老師不但沒有幫他辦勞健保,薪資還隨便發,有時候一個月才給幾千元,之後一個月最高也才給一萬多塊,毫無制度可言。
忍氣吞聲工作一年後,終於離開補習班。之後,阿德為了養家還是只能接電子工廠短期派遣的作業員,只是訂單做完之後,工作就結束了。
從阿德的就業經歷來看,他在退伍之後完全沒有從事過正職工作,不論是簽定期契約的魚貨工作、或是部分工時的加油工作,臨時性的補習班老師工作、短期派遣的電子作業員,都是非典型工作。
阿德持續徘徊在各種沒前途的非典型工作之間,忍受不穩定的職業生涯,由於非典型工作多數以時薪或日薪方式計薪,收入不如全職工作。為了增加收入,只能強迫超時工作。
阿德的故事是真實案例,但只是反映當前台灣眾多青年的常見縮影。
「失業」、「非典型工作」、「工作貧窮」、「超時工作」是時下受薪階級面臨的各種勞動風險。
畢業了,但你知道所面臨的社會是什麼模樣嗎?
「我們生在最好的時代,卻要面對最壞的年代。」身為在台灣經濟起飛的九零後代,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社會及文化資本被瓜分的尷尬階段。就業環境則是日益困頓,工時攀升,薪資不漲。在台灣,高學歷工作職務趨於飽和狀態,不過,九〇後的網路環境也提供了發聲平台,社群媒體擴大了我們的圈子,我們在網路自由的世界裡,化身為一介鄉民共享資訊,也吐露社會帶給我們的振奮與怒火,以及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與哀愁。在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網路社群—PTT,更可以看見年輕一輩面對的社會縮影與其反應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