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近日武漢肺炎疫情延燒,民眾紛紛搶買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而另一種肺炎:「黴漿菌肺炎」,卻極可能讓學齡孩童和年輕人集體染病,嚴重者更可能引發敗血症。
什麼?「會走路的肺炎」?是不是覺得標題搞錯了吧?我們只知道有名的酒商Johnnie Walker約翰走路,怎麼連疾病都有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呢?
沒關係,繼續看下去,讓我們一同認識常見又容易被忽略的黴漿菌肺炎!
先談談肺炎。舉凡細菌、病毒、黴菌、化學物質、吸入食物等因素,都可能讓原本乾淨的肺泡內聚積了液體,而這些液體是白血球、發炎物質、細菌/真菌/病毒的集合。
當肺泡蓄積了液體,就難以進行血液氣體交換,因而影響呼吸,我們稱為肺炎。肺炎裡的病菌可能跑到血液裡,演變成敗血症,並導致多重器官衰竭。
因此,肺炎在2016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其實,死在肺炎的人數比死於肺癌的還要多!
雖然「疾病正在行走」會帶給你一種喪屍片的恐怖感受,其實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一種非典型肺炎 – 黴漿菌肺炎,是相對較不可怕的肺炎之一,症狀常輕微到你沒注意到自己生病了,也不太會像流感、肺炎鏈球菌引發的肺炎那般讓人嚴重到要住院治療,患者還可以走來走去,因此得到了「會走路的肺炎」封號。
那什麼是黴漿菌呢?可別讓它的名字搞糊塗了,黴漿菌其實是種細菌,不是黴菌,但1944年發現時科學家原以為它是黴菌或病毒,才起了個這麼混淆視聽的名字。
黴漿菌可以感染肺部和呼吸道其他部位,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黴漿菌還是隻特別的細菌,沒有牢固的細胞壁,因此攻擊細菌細胞壁類型的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就拿黴漿菌沒轍!它也是能夠自己生活和繁殖的最小的生物體。比黴漿菌更小型的病毒們就必須在細胞內生存和繁殖,不能自己存活了。
黴漿菌感染比較常見於學齡孩童及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黴漿菌的潛伏期很長,大約一週至四週,不像感染病毒時兩、三天就出現病徵。並不是每一次黴漿菌感染都會引發肺炎,有的時候只是到支氣管發炎的程度而已。
若在擁擠的地方過生活或工作,已經感染黴漿菌的人可以透過咳嗽和打噴嚏,將含有細菌的小水滴傳播給你。家中一人感染黴漿菌肺炎後,其他家裡成員也容易繼續中標。學校、幼兒園、大學宿舍、軍隊、療養院等擁擠的地方也都是發生黴漿菌群聚感染之處。
像當黴漿菌高峰期你可能聽見小兒科醫師這麼問:「你是哪個國小的?幾年級?」等你說完,醫師會表示:「啊!我今天已經看了好幾位XX國小的學生黴漿菌感染了呢!」
黴漿菌感染在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夏秋之際最容易。
患者可能表現:
● 喉嚨痛
● 吸氣時胸口痛
● 持續惡化的咳嗽,剛開始多是乾咳
● 輕度流感症狀,像發燒和發冷
● 頭痛
● 疲勞
但大多黴漿菌感染的病例都屬輕微症狀,後來就自己好了!而小於五歲的孩子黴漿菌感染時常不發燒,但會噁心嘔吐,因此也容易被誤判為腸胃發炎。
看過黴漿菌肺炎的症狀後,相信你也能理解:「這些跟其它呼吸道感染很像嘛!」是的,一般來說我們很難早期診斷黴漿菌肺炎,除非家中或學校等親近的人已經很明確的有黴漿菌肺炎的病史,才比較有機會早早猜到這個病。
不然光是細菌性肺炎,除了目前提到的黴漿菌之外,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披衣菌、退伍軍人肺炎桿菌都是引發肺炎的嫌疑犯。再加上病毒性肺炎的可能兇手,那名單可就像粽子般一整串了。要直接認定黴漿菌不是容易的事情。
由於治療其他細菌性肺炎的抗生素常對黴漿菌肺炎沒效,因此患者可能在吃藥後發現症狀沒改善,卻也沒變差太多,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就醫,醫師就有機會猜到黴漿菌感染。
假使剛開始肺炎症狀比較嚴重,那就得用胸部X光檢查及血液黴漿菌抗體檢查,覺察是否有黴漿菌肺炎的可能。黴漿菌生長緩慢,比較少用細菌培養診斷黴漿菌肺炎。確定是黴漿菌感染後,就能找到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雖然黴漿菌肺炎嚴重程度不高,但有部分的人感染後還是會變成嚴重疾病:
● 原本先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還在恢復期,又感染到黴漿菌
● 免疫系統差
● 伴有哮喘
這裡要提醒大家,沒有疫苗能夠預防黴漿菌感染。而且,這不是種「得過一次就免疫」的疾病,今天得過黴漿菌肺炎後,可能隔年夏天黴漿菌肺炎又來報到。
因此想要避免黴漿菌肺炎,你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衛生習慣:
● 咳嗽或打噴嚏時,請蓋住口鼻,並丟棄紙巾。
● 經常洗手。它是防止細菌擴散的最佳方法之一。
● 吸煙會傷害肺部,肺部受損更有可能被感染。請務必戒菸!
● 運動,吃均衡的飲食,並得到足夠的睡眠。做這些事情將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更好地抵禦感染。
文/白映俞醫師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照護線上(原標題:會走路的肺炎-黴漿菌肺炎(懶人包))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