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不是說台企不重視專業,而是為何要在看到國外最低的薪資水平又漲了多少、某國推出專業人才移民等「刺激」後,才願意稍微前進一步,便覺得自己領先業界而自得其滿?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我們卻不見得會挑選對自己有用的資訊,為什麼月薪22K、無薪加班、慣老闆這些議題在我們眼裡越來越稀鬆平常?就算發生我們也只冷冷丟出一句:「鬼島不易外、習慣了拉BJ4」後便繼續被壓榨的生活,為什麼PTT、Dcard、手遊佔滿我們的生活外的休閒時間,我們看了哈哈大笑後卻發現環境還是沒有改變,甚至更糟?大眾媒體篩選想要傳播的訊息,漸漸得,原本不習慣的事漸漸習慣了、該好好討論的議題給口水淹沒、黑白分明的事變成一團灰色泥濘…
有天下班我約了朋友吃重慶大樓有名的印度咖哩,在等待時,部門的行銷總監Carey發了個訊息給我,告訴我以後想在外資公司工作、做個國際人,英文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不是說非要不可,而是英文不好便會錯過許多機會。她認為台灣人有潛力,出去外面看看,都能碰到許多機會。那時候我才發現,在我們的主管-部屬的關係間,其實多了另一種教練─學生的關係,對我而言,她不只是我的主管,更是我的教練,願意給我在職涯上的建議與機會。老實說,遇到這樣的主管我不知道除了全力以赴,還能做什麼?
可以選擇放棄,不能放棄選擇
天下沒白吃(癡)的午餐,今天有人願意提供豐富的資源,背後自有目的,就算去了會被剝皮去骨,那也是你夠有料,別人願意花大錢「吃」你,買你的專業,要是你夠強的話,怎麼還會怕去給人吃了?而不是去對岸爬上食物鏈的頂端?
老闆雇人會有不同理由,但一定有個共同目的,就是請你來幫他賺更多錢,他在分一部分給你,就這點上,我認為在哪裡工作都有風險,有風險有機會、有風險沒機會,要選擇哪個就操之在己了。
工作目標不只是高薪,而是鍛鍊更好的自己
工作的回報是鍛鍊更好的自己,意思是你在做這份工作前,因該先想清楚在工作中除了薪水之外,你還能獲得那些個人成長?
去香港工作除了高薪資、履歷表能添上國外的工作經驗、更重要的是將自己放入一個高競爭力、重視專業的環境,刺激自己的危機意識,這種環境我姑且稱作「上升迴圈」吧!在這種環境的人永遠不會停止學習,他們因為自身努力,步入了更競爭的環境,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脫穎而出,並周而復始的持續這個「上升迴圈」。
大部份的人認為工作的回報就只有「薪水」,拿多少錢做多少事,安於自己的環境,沒有動力去爭取、或是充實自己以便進入這個「上升迴圈」,在現況安逸下來,覺得薪資贏過大部分同齡的台灣人便滿足,爭了;害怕失敗、害怕分離、害怕改變…但你這樣真的就滿足了嗎?有沒有想過在國外,自己的專業值多少價值?
最後─當狼不當羊,還要成為狼群
台灣的年輕人,千萬不要被在台灣的低薪資現象所蒙蔽,認為自己的能力差不多就是領這樣的薪水,有機會到國外看看,那怕是實習也好,你都能找回自己真正的價值。(或是看到「上升迴圈」這個世界,了解自己的不足)成功當然好,失敗也沒關係,反正年輕也沒什麼好失去的。
期許8年級世代的年輕人不要當羊,要當狼,有著對目標的渴望而不安逸;不要只當狼,要當狼群,懂得合作獵下更大的目標而不孤軍奮戰。
*作者在台灣就讀社會學,自學經濟學,得到中東最大外匯交易商在香港的分部的實習機會。在臉書上開設《懶人經濟學 Lounger Economics》用充滿藝術的畫風向大家介紹貼近生活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