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精障者總是辛苦。罹患重度憂鬱症的峰麗(化名)多次有尋短念頭,覺得自己如一根漂浮的草,不被社會與家人接受,如今住在金南家園,社工協助下試著堅強改善生活。
當你聽到身邊有人罹患精神疾病時,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呢?多數人的態度是排斥,加上重大社會案件發生,讓精神疾病患者被污名化程度日益嚴重。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去年在金山南路設立「金南社區家園」,讓6名精神障礙患者當室友,學習生活自理以及人際關係,59年次的峰麗在今年5月入住,她說,非常喜歡現在的生活。
而協會去年8月籌備的洲美家園,因有住戶反對,至今仍無法進駐北士科專案住宅,社會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科長林玟漪表示,洲美家園名稱將改為「文林家園」,共有31位身障者提出申請,經過評估,有6人正等待入住,會持續溝通協調。
峰麗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緩緩道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說到傷心處,彷彿又再度經歷一次當時的難受,眼淚撲簌簌的直落。
峰麗在30幾歲時開始發病,起因是從小帶她、呵護她的祖母過世,當她工作不順遂、感受到極大壓力時,家人沒有給予支持,反而認為憂鬱症是懶惰躲在家裡的藉口,令她相當痛苦。
「被公司欺負、被家人欺負、被趕來趕去,我一直覺得過得很累,沒有穩定生活,覺得不被家人跟社會接受」
峰麗與弟弟相處不睦,甚至弟弟多次要她搬離家裡,也是她的痛苦根源,認為這樣的生活不斷循環,「我永遠是一根漂浮的草,不知道去哪落地生根」。
峰麗多次有尋短念頭,然而,她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曾嘗試很多管道要拯救自己,包括打給生命線求援。「我說我想死,他(指生命線)問我為什麼,我說『我就是想死』,電話我沒辦法傾訴,我想阻止我自己做這件事,所以打這通電話,但沒辦法幫我」。
她也曾到康復之家,過得不愉快,輾轉下進入金南家園居住,入住沒多久,工作上就遇到困難,「如果我獨立一個人在外,我可能又要吞藥了」,峰麗說,很感謝社工的幫忙與支持,陪她度過這個關卡。
峰麗說,也曾想過要住進醫院,因為自己實在無法繼續在現實生活中過下去,就讓她逃避現實吧,但住進家園後,有人能適時的拉她一把,試著擺脫以往的狀況,「第一時間有人幫忙、理解你是最好的」,當控制不住情緒時,還有人能陪伴。
只要峰麗感覺全身痠痛、肩頸僵硬,好似感冒一般,甚至連吃藥、洗澡的力氣都沒有,就知道自己要發病了,以往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會硬撐著到公司上班,撐不住時才向公司請假,等狀況好一些後再加班完成,是本末倒置,最終成惡性循環。
如今,她會試著與社工聊天,或看一些勵志的書籍,「我的心生病了,試著堅強、試著努力改善自己生活」,她說,也會檢討就業不順遂的原因,以及自己要改變什麼,同時展開心理諮商,最重要的是,她非常喜歡現在的生活。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