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7月25日,又有些變化,從圖中第一階段的統計名單來看,民眾票選的前20名,以票數高低來看,前8名分別為:壽山、鵝鑾鼻、八仙山、阿里山、基隆港、太平山、五指山、淡水港。9至20名為:臺灣神社、太魯閣峽谷、日月潭、觀音山、大溪、獅頭山、出磺坑、虎頭埤、碧潭、旗山、雞籠山、霧社。
臺灣八景票選完後,再進行第二階段,由審查委員討論決定。
審查委員的二階段複審
這批公開的審查委員名單範圍相當廣泛,主要是官方代表及民間商社,有總督府、教育、交通、軍警及業界。其中,教育界代表有:臺北師範學院、臺北三高女及臺北商業學校的教諭、文教局長。商界代表:大阪商船會社的店長、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會社、近海郵船會社支部長、臺灣運輸業組合長。交通機構:
交通局總長、交通局理事、鐵道部長及遞信部長。總督府:總督府博物館代表、總督府官房文書課長、官房會計課技師。軍警代表有陸軍中將、海軍大佐及警務局長。其餘官方代表還有中央研究院的林業部長與工業部長。
從圖中報社公布的第二階段委員審查的結果看來,似乎官方版的和民眾票選有落差,這結果若在現在,應該會引起地方的反彈。
最終,一共選了20處,稱八景十二勝及兩個「別格」。八景為八仙山、太魯閣、壽山、基隆旭岡、鵝鑾鼻、淡水、阿里山、日月潭。兩相比較,可看出原本在第一階段前八強的太平山、五指山,被太魯閣及日月潭給擠了下來,其餘後面十二名稱為十二勝。另外加設兩個有聖地意味的「別格」:神域臺灣神社與靈峰新高山。
這樣的票選活動,對於日後臺灣民眾的旅遊選擇有很深遠的影響。官方也常順勢藉著各種活動推廣臺灣島內旅遊,例如博覽會。圖中所見的各種名勝的宣傳手冊及繪葉書,就是1935年的始政四十年博覽會的各種宣傳品。
臺灣新八景對旅遊的影響
這種臺灣八景的印象的影響,還可以透過日記看出其效果。
豐原的水竹居主人張麗俊就曾依照新臺灣八景十二勝的票選名單,趁著開會的機會,陸陸續續花了近5年的時間,遊歷了一遍。
例如1928年12月7日,票選公告的隔年,他與豐原組合役會的會員及職員到高雄參加千人與會產業組合大會。在高州樓用完午餐後,就沒再回到會場,改和友人一同出遊高雄港。
他先和友人泛舟遊港,在苓雅寮登岸,到陳滿第五子花園遊園。然後再乘小船去旗後看八景之一的「壽山觀海」,還看了前清炮臺及燈塔等古蹟。下山後則渡北岸,才又回到會場看資料展覽。
1930年9月,他去基隆旭岡。同年12月,去了阿里山。1931年12月,還是趁著產業組合大會,遊歷了獅頭山、大溪及角板山。1932年8月24日,他和友人前往北部視察優良街庄組合。27日,他和友人搭著淡水線,經圓山、士林、北投、江頭等站來到淡水站,這回,他終於能登上郡役所遠眺觀音山、大屯山,還能南望大稻埕,見到了對岸的八里分。到了晚上,他則一人來到基隆,看了盂蘭盆會。
吳新榮的私房八景
當然,不見得每個人都認同官方的這套票選結果,吳新榮就有自己心目中的臺灣八景。
1940年7月6日,臺南醫生吳新榮在日記中寫著:「要以自己的觀點找出臺灣八景」。他心目中的臺灣八景是新高山靈峰、太魯閣仙寰、阿里山雲海、日月潭蕃歌、大屯山積雪、淡水河歸帆、澎湖島漁火、鵝鑾鼻鯨波。這樣的名單和原先公布的臺灣八景,不同地方是大屯山及澎湖。他提到,日月潭和澎湖島,在他商專時代去過。大屯山及淡水河,則是參觀臺灣博覽會時順道遊玩過。至於新高山和阿里山則從未去過,還計劃不久要去這兩個地方,這樣一來,八景也就去過一遍,不會有所遺憾。
新臺灣八景的活動,改變了臺灣民眾及日本內地人們觀看臺灣的角度。然而,這一系列的打造新臺灣八景的活動,看似民間的活動,但背後確如呂紹理所說的,這些行旅朝制度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一直與政治權力的運作有關。殖民政府推動旅遊觀光的目的在透過旅行中的「觀看」活動,傳達殖民統治各項建設的成果。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舉凡旅行機構的構建、旅行手冊的發行,以及旅遊空間的打造,在在都是配合這一目標下的產物。
文/蔣竹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蔚藍文化《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