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最美風景在哪裡?近百年前全島票選「台灣八景」,此生必遊啊!

2016-09-09 12:43

? 人氣

日治時期臺灣神社,在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遭拆除,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圖/蔚藍文化提供)

日治時期臺灣神社,在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遭拆除,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圖/蔚藍文化提供)

臺灣八景這詞,清代早在《臺灣府志》中就有了。這八景分別是臺南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東溟曉日、澄臺觀海、斐亭聽濤,還有基隆的雞籠積雪及澎湖的西嶼落霞。從這名單可於看出,幾乎都落在當時的首府臺南一地,主要都來自傳統文人對山水的觀看想像,一點都不符合實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直到一九二七年,臺灣才有比較符合實際旅遊名勝的新八景。

《臺灣日日新報》的推動

這回臺灣八景的制定者由清代的官方轉變為民間的《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6月,《臺灣日日新報》仿造日本內地票選日本新八景的活動,也在臺發起票選臺灣新八景的活動。剛開始時的募集文章是日文,隔沒幾天,也出了中文版。

廣告文案是這樣寫的:「臺灣孤懸海外,氣候溫和,山明水秀,有美麗島之稱。此間有載於世人口碑,及見於文章繪畫者,右果足以代表臺灣名勝中之最有特色,而名下無虛歟,疑問也或者名勝中之最有特色宛若絕代佳人,居於空谷,不甚為人周知,亦茲者本社,特以臺灣全島中代表的名勝地,欲依一般投票募集。……公諸世上,並欲從大眾之輿論,識者之鑑選,擇其最優者八,付以臺灣八景名稱,廣宣傳於海內外……以純真之審美同情投票,則不勝懇望之至云爾。」

這票選八景公告一貼出之後,立即獲得官方及民間的廣大迴響。各州知事紛紛報紙投書表示支持。像是臺北州知事吉岡荒造就說,站在日本內地人的角度來看,臺灣或許可玩樂的地方沒有日本多,待起來也比較枯燥無味。但《臺灣日日新報》這樣的臺灣八景募集活動,足以慰安精神,並達到宣傳本島的目的。

新竹州知事則認為,臺灣日日新報社這樣的活動不當只是一種娛樂,還該要有任務的觀念。也就是八景的選址,不該只是風景的考量,還要有實用的目的。他舉出水戶的常盤公園為例,雖然是人工美景,但裡頭所種植物大多是梅與茶,既美觀又實用。在其中遊玩,既是精神的,也是身體的。這次票選的時間不長,從6月10日至7月10日截止,但肯定是臺灣民眾首次大規模地參與投票的民間活動。

(圖/蔚藍文化提供)
矢崎千代二所繪的臺灣八景阿里山(圖/蔚藍文化提供)

民眾票選出爐

據統計總投票數有3億5963萬4906票,比1925年第二次國勢調查的人口普查400多萬的總人口數還多出80多倍。看起來,各州政府是卯起全力來動員,這灌票嫌疑也太明顯了。其中又以臺北州的投票數最多,有1億1653萬8276票,接著依序是高雄市、臺中州、新竹州、臺南州、花蓮港廳、臺東廳,居最後新高山分的有三十一萬六千九百八十二票。

當時全島有多瘋狂,我們看7月10日的報導就知。在6月底時,就已經白熱化了。7月初時,每日約有2000萬張的投票紙湧入報社。光是整理人員就50人,不避酷熱地終日整理選票。到7月8日,已經累積1億1000多萬票,較當時日本的新八景票選,還多出1800多萬票。當時各地送來的投票紙都是以自動車送到報社,以致走廊堆滿了選票,最後不得不移到榮町的臨時倉庫。當時票選第一的是鵝鑾鼻,光是這地方,就已經突破了1000萬票。還有許多來自內地的投票,這些大都是寫角板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