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錯事的是別人,卻是我被懲罰...安置少女被性侵、被家暴卻被「關進」庇護所,社工揭露這些少女的真實心聲

2019-09-29 09:30

? 人氣

有些少女從小被父母遺棄、嚴重家暴、遭受性創傷,對大人充滿不信任。圖中非當事少女。(圖/pixabay)

有些少女從小被父母遺棄、嚴重家暴、遭受性創傷,對大人充滿不信任。圖中非當事少女。(圖/pixabay)

安置工作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生命與生命偶時碰撞出絢爛火花,偶時燃起熊熊烈火燒得面目全非,讓人感到驚艷又痛苦。在工作徬徨無力時,細想少女的些微進步或簡單回饋,都成為自己在這領域持續努力的動力,於是我開始整理在安置工作一路走來的經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安置少女登石門山看日出。(圖/廖淑青提供)
安置少女登石門山看日出。(圖/廖淑青提供)

揭開安置神秘的面紗

初次踏入家園抱著期待又不安的心情,感覺自己像是動物被觀察、注目著。這時,耳邊傳來窸窣碎語:「那個新來的看起來好機車,好討厭!」才剛踏進屬於她們的生活圈,就得到這樣的評語,我心裡暗忖:「完蛋了!我要不要上完一天班,明天就不要來了呢?」

所幸沒多久之後,一名帶著羞怯眼神的少女願意與我這菜鳥社工聊天,緊張不安的心情頓然消失,轉而對這群少女充滿了高度好奇,不自覺地,我也開始思考自身的成長歷程,在這個年紀的我很安然、無憂無慮在學校念書與同學打鬧,放學回家後就陪在母親身旁,跟前跟後的抱怨學校事務或分享有趣軼事,舒緩我的種種壓力。

與家園少女接觸後,漸漸發現少女成長過程大多經歷嚴重創傷,在行為與情緒多呈現攻擊的不安狀態,即使工作人員疲於奔命地撫慰與照顧,卻依舊填不平過往創傷所啃食出的黑洞。

對少女們而言,回到家園不是休息,而是另一段歷煉的開始。「放學後我不想回來,想在外面晃晃再進來。」、「不想聽到某人鬼吼鬼叫!」、「一直吵,我是要怎麼準備考試阿!」日復一日聽著少女的心聲與跌宕思緒,依稀感受到她們曾經歷的種種創傷、離別失落、適應新環境、團體生活、人際等壓力,我似乎漸漸理解少女們為何帶著如此複雜的情緒與敵意。

社工扮演多元角色

有些少女從小被父母遺棄、嚴重家暴、遭受性創傷,面臨著各種高壓景況。多數的她們在成長期間未能與主要照顧者建立健康的依附關係,對大人充滿不信任,成為社工服務第一個需要跨越的阻礙──少女的心牆。

少女過往有太多的創傷經驗,對環境有不安全感,甚至將一件小事就無限放大,不斷測試工作人員底線,在這過程中彼此都會感到相當痛苦。日常生活中,少女常常會出現情緒爆走大罵髒話、不爽就翻桌、甚至遷怒他人的行為;少女們也經常認為自己被攻擊、被針對,或對於家園規範有所不滿而衝撞,無論是言語或行為,這些都是工作人員在教育的同時也需要輔導的議題。

然而在承接少女的情緒時,工作人員也會滿身是傷,此時就需要由團隊接力照顧少女。家園有時就像是個小眷村,當少女因為偷竊、不假外出、打架被懲罰,心情盪到谷底時,她們常常選擇不溝通,於是家園其他社工就會扮演隔壁的陳媽媽、王媽媽,成為少女傾訴的對象、作為關係的潤滑劑,讓彼此都能緩和情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