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選深圳設研發中心又怎樣?台灣只要願意做到這件事,就能搶得未來產業先機

2016-10-21 07:00

? 人氣

時間正值中國第二屆的創客週以及雙創週主站場落在深圳。中國力推雙創已經有許多人探究了各種原因或者不得不的理由,我們在此也不多探究雙創的理由,反而對於台灣人情感上比較有意義的莫過於Apple竟然在深圳設了研發中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身為一個熱愛檢討自身的台灣人,立馬可以在網路上臉書上看到許多檢討我們自身的貼文或者文章。

大多數的論點都會來檢討為何這不會發生在台灣,事實上,這樣的狀況在多年前Intel開始不在台灣舉辦IDF(Intel Developer Forum)不就已經該知道是這樣的局面了嗎?

我們做了什麼能夠留住科技大廠嗎?

國際大廠設置研發中心確實有其意義,所以,我們可以思考的是,要做哪些事情才能讓國際科技大廠願意把研發中心放在台灣呢?

千萬別說稅制、補貼等,只要是這一類外顯或者說硬體資源,永遠可以有人比你補貼的好。加上可能還有我們沒有的資源,例如「龐大的內需」。拿錢補貼更不用說了,永遠有人可以比你拿更多錢出來勾引這些業者。

人才地圖與需求不對稱

回想過去為何DELL、HP、IBM、Intel這些外商為何都會在台灣設置大的研發中心。然而新的高大上的國際企業如Facebook、Google等不設置規模大的研發中心在台灣?

答案倒也可以說簡單,除了政府可以提出的硬體資源外,人才地圖與他們需要的不對稱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這人才可以說是軟體人才和互聯網人才。

而Apple把研發中心放在中國,如果你是庫克,那不正是一個再合理也不過的一個決策嗎?甚至很有可能從來沒有台灣這個選項或者其他國家的選項。

從別的角度來看, 如果我們還是倚賴類似Apple的研發中心,那是否也代表著某種的代工心態的延伸呢?

總不能一邊高喊著要有自我品牌,要有自我研發能力,卻又一邊希望國際大廠來拯救我們的代工生態。

改變現況的唯一解:Keep working

Apple的動作已經做了,你也無須去試著改變。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如果現在深圳就是真正的亞洲矽谷了,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跳躍前進到下一個階段,取得未來的制高點?」

策略性的思考就是得不斷的往前看並且看更遠,而非去探討為何我們過去的地位被深圳搶走了?這並不能改變現況,能夠改變現況的思考是我們現在開始做些什麼,能夠在下一個未來產業崛起時,我們已經在那!

這答案也可以說極度簡單,依然就是「人才」二字。

人才培育仍是根本

台灣過去能夠有輝煌的電子業,肇因於早年第一批從事電子業的前輩們。如果我們認為未來是網路是資訊軟體等,企業或許有自己的原因無法變革,並且只看三、五年的回報,政府該看的就是十年以上,甚至可以說是二十年以上的遠景,再回頭來做設計。

記得與cacaFly執行長邱繼弘的交流中,他提到了一個我很喜歡的觀點,已經是個具體的策略:與其花錢在各項被罵臭頭的硬體建設,還不如把錢直接投資在1 千個人身上,讓他們去國外念我們指定的最優秀的學校系所,投資一個人1千萬台幣。整個方案不管是人才回來發展與否,都會對台灣有所助益,回來台灣的人,可以一起建立下一個未來產業,留在國外的人,最好能夠成為該國的社會中堅,依然可以幫到台灣。

只要、只要、只要我們能夠真心想改變,不要以為這樣叫圖利,不要以為這樣投資人才叫做肥貓,我們身為公民真的要有自覺,不要一邊酸政府不投資,一邊又罵政府的不作為。

只要沒想清楚不以人為本,那我們就是繼續蝕本。—朱宜振

一千個頂尖人才能夠帶來多少改變?我們就看看當年出國的優秀前輩們創造出來的電子業榮景,那就是我們可以想像的未來了。

絕對、絕對不是創造個物聯網園區就可以達到的,只要沒想清楚不以人為本,那我們就是繼續蝕本。

若我們真的能夠上下一心投資在未來的人才,那麼Apple把研發中心放在深圳又有何干?

本文經作者朱宜振授權轉載,原文:[朱宜振] 蘋果研發中心落腳深圳對台灣的影響,正式取得《數位時代》合作授權刊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