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明明聽起來就像廢話,為何又讓人覺得意義深遠?科學家解釋是這2個原因…

2017-11-09 04:20

? 人氣

而若句子又結合了看似幫助人們的心意,即使一本書裡面充斥著廢話,但若閱讀者當時腦波剛好很弱(或本來就很弱),就可能將句子的模糊性解讀成具有深遠的意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翻攝網路圖片)
這種廢文通常還要加上名人完美的獨照。(翻攝網路圖片)

廢話不多說,實驗開始

「廢話感受性量表」(Bullshit Receptivity scale)是貫穿整個實驗的重點測驗,這是研究團隊從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 tweeter 詞語隨機生成器和新時代廢話產生器來產生廢話,再讓受試者評估他認為這句話的意義深刻程度,從1分到5分 ,分數越高代表受試者認為該句廢話越有深刻意涵,也代表了受試者的「感受力」與「察覺力」越差有所關聯(意即代表未必是單向影響)。

筆者註:為什麼研究中會選用狄帕克.喬普拉的 twitter 作為廢話來源?文獻中強調因為太多人覺得這位先生盡說些廢話,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觀他的網站

前兩個實驗中,分別使用「隨機生成的廢話」、和狄帕克.喬普拉「真的在twitter上的發文」測試受試者是否買單。結果意外地,大部分的受試者都認為這些廢話有深刻意涵!

後兩個實驗裡,研究者乾脆測試人們究竟真的認為那些看似意義深遠的廢話有深度意義,或只是人們無法區分哪些具有深度意義、哪些沒意義?

由此,實驗中繼續使用實驗一與實驗二的廢話,對比激勵人心的語句(如:一個已經全身溼透的人不再畏懼大雨襲來),和純粹描述性的語句(如:大部分的人享受某些類型的音樂),以偵測受試者是否能區辨三者的差異。

廢話到底哪來的意義?

四個實驗主要各讓受試者判別偽造的句子、真實的句子、普通的句子、和激勵人心的句子與廢話之間的差異程度,結果在大部分的人身上顯示,人們認為這些語句都有某種程度上的深層意涵!

同時,以不同量表測試的結果也發現,越容易接受廢話是有深度意涵的人,與較少的自我反思性、較低的認知能力、較容易將純粹描述性語句看作有深層意義、較多的陰謀論思維、較多的宗教相關信念(相信有所謂天堂或地獄等想法)、較多的異常信念(像是相信和過世者溝通是可能的、黑貓會帶來壞運等)、較容易接受正統以外的替代醫學療法有所關聯。

研究者認為這種現象與巴南效應(Barnum effect)的機轉類似,也就是人們傾向認為模糊的語句能準確地描述自身狀況,他們進而提出一個大哉問是:我們如何防止自己陷入這些廢話的圈套?

他們表示:增加對於廢話的敏感度很重要,也就是增加自我反省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另外,也或許是人們不太曉得該相信或不相信這些廢話,以及對內在這兩極不夠敏銳、整合能力也不佳,造成我們陷入接受看似正確言論的偏誤[6]。這些都是有待後續研究持續進行與討論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