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定調「國機國造」、「潛艦國造」政策。但隱身在新竹的台車公司,早已默默耕耘,進行「國車國造」計畫,耗資數十億元研發,終打造出全台首列國產輕軌電車。
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台灣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國營事業「唐榮鐵工廠」的車輛事業部,2002年民營化,由中鋼、唐榮鐵工廠,以及日商日本車輛株式會社、住友商事株式會社4大股東共同出資成立,引進日本技術,成為國內唯一具備完整不銹鋼電聯車產線的車輛製造商。
台車公司成立初期,以承攬台鐵公司的通勤電聯車製造工程為主,後來跨足捷運電聯車,包含台北捷運、機場捷運,以及台中捷運,皆是台車公司的客戶。在多年發展下,員工數已來到250人,若加上協力廠商,人數更上看500人。
台車公司在承包台鐵、捷運工程的過程中,持續累積研發能量,以「國車國造」為目標,與德國軌道車輛設計公司Voith Engineering Services技術合作,耗資數十億元,成功打造國內首輛自產的輕軌電車,首列電車將在11月11日交車,供淡海輕軌使用,預計2017年可完成15列電車的交付。
「感謝新北市政府給我們機會」,台車公司董事長蔡煌瑯表示,全世界的進步國家和城市,皆致力發展輕軌捷運,「但台灣已經慢了20年。」他說,輕軌電車環保、無污染,符合城市大眾運輸需求;電車外觀更能與城市文化美學互相搭配,不僅具備運輸功能,更充分展現一個城市的生命力,未來勢將成為大眾運輸主流。
然而,台灣早期發展大眾運輸系統,列車多採國外採購,加上採最低價標,往往是不同廠商得標,因此常出現系統不相容情況。對此,蔡煌瑯上任後積極與交通部、高鐵與台鐵洽商,提出國車國造,以及重大交通建設案採「最有利標」的建議。
「台車若成為台灣輕軌的產業火車頭,預計可為相關產業創造一萬個工作機會,還能創造7、800億元的產值,是不可忽視的明星產業。」蔡煌瑯說,新政府標榜「國機國造」、「潛艦國造」,但技術門檻較低、需求量較大的國車國造卻被忽視。他認為,政府若能增加投入車輛工業的資源,協助建造完整生態鏈,更可帶動製車工業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
「一顆螺絲、一個把手,甚至一張座椅,都是一個產業。」蔡煌瑯說,當車輛工業生態鏈建立,未來邁向規模經濟,將有能力參與國外軌道工程標案,讓台灣成為車輛工業技術輸出國,進而扮演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石。
文/邱柏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