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組原住民創作者用你從沒看過的表演,帶每個人探索生命的意義

2019-10-29 17:10

? 人氣

朱克遠《semupu數》的作品中,由TAI身體劇場的成員們擔綱演出,融入舞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喪禮、生命與信仰,讓作品和舞者產生對話。 (圖/原視界雜誌)

朱克遠《semupu數》的作品中,由TAI身體劇場的成員們擔綱演出,融入舞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喪禮、生命與信仰,讓作品和舞者產生對話。 (圖/原視界雜誌)

即將於2019年11月登場的Pulima表演新藝站以「奔放」為題,自2018年「Pulima藝術獎表演創作徵件競賽」入選作品中選出3件,將原本15分鐘的片段發展為完整製作,分別為:幽法《aynuko》、朱克遠《semupu數》、高旻辰《粉紅色》,3組創作者皆以個人生命經驗出發,不只聚焦個人內在,更將思考拉向更寬廣悠遠的生命觀;亦不刻意運用傳統族群符碼,甩開標籤,更多的是自在與奔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幽法《aynuko》迷幻氛圍中感受生命的多元融合

「aynuko」為阿美族「混血」之意。父親為漢人,母親為阿美族人,多元族群的家庭背景曾讓章素琳對身份認同感到模糊。《aynuko》來自章素琳的生命經驗,也以宏觀視角看待生命的混血融合。章素琳說:「生命不斷在混血,很多事情都是不斷融合的一個過程。過去、現在到未來本就是相通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源自土地的歌聲結合電子音樂

章素琳從原舞者起步也組過樂團,非科班出身,跟著部落老人家唱歌就是她的音樂學習。近年開始接觸電子音樂,加上由音樂人成文組成的獨立電音團體「幽法」。電子音樂配上章素琳的嗓音,歌詞華語、母語皆有之,豐富了現有原住民音樂類型。《aynuko》音樂風格偏向迷幻環境,透過章素琳的母語吟唱,內容從阿美族神話阿里嘎該出發,講述某種生命的起源、轉變、融合,點滴構成生活,是幻象,也是永恆。作品以音樂為主體,結合舞者黃韋捷的自編獨舞,以及取材自東海岸大自然的光雕投影。《aynuko》所闡述的概念,一如歌詞:「我們生活,我們唱歌」;幽法邀請觀眾走進一場充滿迷幻氛圍,聽覺、視覺隨之沈浸想像的旅程。

章素琳與成文組成團隊「幽法」,以人聲歌唱搭配電子樂,成就原住民音樂多元並茂的新境界。(圖/原視界雜誌)
章素琳與成文組成團隊「幽法」,以人聲歌唱搭配電子樂,成就原住民音樂多元並茂的新境界。(圖/原視界雜誌)

朱克遠《semupu數》探尋宏觀的信仰和人的連結

「我覺得信仰是開放、自然、有機的,可是有時候宗教會變得很單一、侷限。我比較相信這當中所有東西是很流動的,都是在於尊重生命。」朱克遠談的是宏觀的信仰價值,不是宗教。

朱克遠近年陸續經歷親人逝世。家庭對於信仰保持開放態度,讓朱克遠體認到,宗教和傳統信仰並不衝突,反而那股共通的、對亡者與神靈的尊崇與景仰,能讓人心凝聚在一起,獲得平靜。以人的感受為主體,探究信仰和人的連結是《semupu數》的創作靈感來源。

作品呈現具多重意涵

朱克遠現為TAI身體劇場的舞者。首次編舞的朱克遠,在自己作品裡反覆思考抽象的多元性。「semupu」在排灣語裡是數數字的意思,也有念誦經文之意,獵捕到貨物也是用此字。「它對我來說好像有一些特殊的多重意涵在裡面。」《semupu數》將呈現某種平靜、寧靜的氛圍,不一定是直觀上的安靜,或許是透過紛亂來傳達靜。面對以往的編舞家現為自己舞作的舞者,朱克遠笑說沒有太大壓力,「即便是TAI的腳譜,我操作起來和別人一定會不一樣,不僅是身體的差異,想法上也有不同。」編舞過程也將融入舞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喪禮、生命與信仰,讓作品和舞者產生對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