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電腦前搶票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或許對於有時間的人來說是項值得的投資,但是對於單位時間成本較貴的人來說,把時間花在工作上能賺更多錢,那對這個人而言,他會待在電腦前搶票?還是利用時間去賺錢,之後輕鬆的用較貴的票價保證買到他要的返鄉車票?那問題再次出現,到底要賣到多貴才是合理的價格?
競標是個好方式,設計一套系統讓所有要買車票的人競相投錢在系統上面,系統會去排列出價格的高低,包含車次、坐票、站票甚至是複數不同班次的投注等等都可以寫在系統上面,然後一旦排名完了以後立即付款,並且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為了避免弊端也保留部分現場座位供販售,如此一來人潮過多的問題就可以一一解決,而且這套系統也將能運用在其他的班次上面。
但這套系統一旦開始運作,一定會引來民眾痛罵台鐵鄙視窮人,然後會引來另一波討論關於政府的公共設施到底是要拿來賺錢還是要拿來便利國民等等的一番討論。
但很奇怪的事情是這套機制其實並不陌生,飛機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旅遊淡季時機票總是非常便宜,甚至在淡季為了要降低未來的售票風險,有些時候也會以便宜的預售方式去賣一些旺季的票,但是一旦到了節日或熱門時段,飛機票價就會上漲,這套機制我想很多人都能理解,不知道為什麼換成台鐵就不是太多人能夠接受。
馬上就會有人要反駁我了,說飛機票多半是出去旅遊,跟花東列車所面臨的返鄉問題其實不一樣,但其實這類的討論都是攸關於成本,如果今天成本過高的情況下,是否返鄉意願還是那樣高?
不管是江蕙、五月天還是張學友每次的演唱會都是大爆滿,當天會場門口出現許多人販賣黃牛票,價格比原價高上不少,但還是會有許多粉絲牙一咬就買下去決定參加這場盛宴,但事後卻覺得自己被坑錢,上面痛罵賣黃牛票的人沒有良心。
但按照經濟學來說,黃牛票的存在不過是讓價格回復到正常的水平,因為一旦需求遠遠大過供給,價格當然會升高,尤其是這種巨星演唱會尤其如此。如同花東車票情況一般,統一賣票對於單位時間較貴的人來說實在有點不公平,於是這些人可能就會在事後去選擇黃牛票,但是這不禁讓我回頭思考,既然黃牛票的存在是自由經濟中的自然現象,那為什麼當初主辦單位訂立票價時不把價位抬高一點呢?
想想看如果今天這些演唱會的票貴一些,說不定每個人能分到的座位更大,並且能夠有更好的視聽體驗,那為什麼主辦單位不願意主辦這種高價位的演唱會呢?
這就跟這年代所建立的庶民文化有關了,隨著自由民主的發展以後,人人在制度上是平等的,透過更廣大人群的參與可以讓知名度更高,甚至新聞媒體版面更大,透過低價位的票券販售可以一瞬間賣完以後再透過媒體延燒,甚至讓主辦單位有一種扮演好人的感受,畢竟壞人可能會由黃牛票販售者來扮演。並且聽完演唱會以後的感想或照片有更多人分享在臉書或其他社群上分享會讓人氣更加延燒,換言之,主辦單位其實是希望有更多的黃牛票商人進來搶票之後再賣出的,對他們而言一方面知道這些票真正的價值,另一方面證明自己的人氣真的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