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系學生變廢材,台灣教育真讓人學以致用了?他:工作內容多少和學校所教有關?

2017-06-13 11:50

? 人氣

又到了六月,鳳凰花開的季節,每年此時是優秀大學生感到最驕傲的時刻。當然,對於家境好的學生來說,「就是畢業了」,但對於家境不好的學生來說,就是賺錢還助學貸款的開始,剛畢業甚麼都沒有,但就已揹上五十萬債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後經常在甚麼產業博覽會中,哪個科技大老或大老闆們總說著學校與產業脫軌,這讓國家沒有競爭力等等的說法。最後就是留下問題,為什麼所學無法用在就業?

如果無法學以致用的教育還有價值嗎?

首先,要討論的問題則是:到底是產業領導教育,還是教育領導產業?

這是個幾乎無法完全論證的問題,不過我以自己對於自由經濟的了解來說,我們投入在教育的資本遠遠少於自由市場上的資本,所以哪怕我們不斷地想要確保教育的的神聖性,希望有更多的教授去做些不見得有利潤卻對整體文明有利的研究,在沒有錢的情況下,很難說服研究人員從事這樣的研究〈至於為什麼有國外研究可以做到無利潤的研究,這就另外找時間說吧〉。

這就是為什麼多數教授都在想辦法跟當前產業所需要的技術和知識做結合,這並不是甚麼壞事情,反而這件事情應該可以讓學校跟產業更加接軌才是,那為什麼還無法學以致用?

簡單來說,就是學校不保證就業,而學校本來就不應該保證任何的就業!因為學術本來應該要獨立於市場之外,但實務上的做法卻無法阻止市場影響,當媒體大肆宣揚某一個科系未來會有好前途的時候,通常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可能是投資、扶助、產業園區等等的做法,這些當然上了媒體。

學校的招生處發現有利可圖,加收學生或加開學系等等都是可見的做法。只是這些產業的開花結果當然是無法預估的,很多時候會像是生技產業直接爆炸,生科系學生突然變成廢材,或是像是設計產業雖然沒有爆炸,但是牛吹得太大,導致一堆設計系的學生根本找不到就業的公司,不然就是在就學過程中就發覺這條道路不是自己要的。

(圖/Meditations@pixabay)
多少大學畢業生真能彩繪出就業藍圖?(示意圖/Meditations@pixabay)

一定會有人思考,不知道現在的教育系統有多少能量是浪費掉的,與其讓這些人力資源繼續留在學校裡面,甚至這些錢還是全民納稅錢在扶持的一些學校或科系,而且學生自己也要負擔就學貸款,不如讓他們直接離開學校進入就業市場。

有了這一層想法後,我們回頭去思考,到底這個社會需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生,其次就是高中生、國中生甚至是小學生有必要存在系統性質的教育嗎?

為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台灣的就業市場,到底有哪些工作是真的需要大學畢業的?又有哪些工作是需高中畢業或國中畢業的?看看市面上有多少工作,其實根本不需要那些學歷是支持的?

是哪些工作我就不好多提,不過看看自己最高學歷的課本,同時再看看自己目前的工作是否真需要自己念這麼年的書來投入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