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跟你「大家都是中國人」啊?英國經濟學人霸氣打臉天朝妄想症

2016-11-24 10:57

? 人氣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成為被忽視的一群。《經濟學人》指出,少數民族被當作是一種珍稀物品的概念,並佐以刻板印象。比如說烏茲別克裔「喜歡戴各式各樣小帽」、哈薩克裔「生活充滿音樂跟節奏」等。這點跟台灣在敘述原住民時,往往只提到音樂、體育的傑出表現等刻板印象敘述,有些神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中國用大量漢人移民,遷入原本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地區,並禁止當地文化、宗教習俗(如禁止信仰伊斯蘭教之少數民族進行齋戒)的行為,很可能會演變成文化衝突。中國大眾在近年也許開始關心環境、同性戀權益等社會議題,但沒人有敢為少數民族受壓迫一事發聲,《經濟學人》認為,這是因為,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被中國政府解讀成「支持分離主義」。

諷刺的是,許多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漢裔,被中國政府硬扣上「中國人」的帽子,比如說前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被因為沒有為「中國利益」發聲,遭到中國網友砲轟,而真正在中國境內的少數族裔中國人,卻往往因為習俗、外貌等因素,不被位於中國的中國人認同。

《經濟學人》最後語重心長地表示,這樣的漢人中心世界觀,讓中國對內不尊重平等權、也不尊重中國公民海內外的自由權。而保守的民族及移民政策,讓人口成長趨緩的中國,面臨經濟上的重大考驗(中國的勞動適齡人口在2012年首見萎縮)。與其把資源浪費在歧視少數民族上,不如把這些資源應用在能產生更好效果的政策上。而種族間的緊張關係,又帶來不定時炸彈。不用國籍,而是用種族來區分外國公民,可能造成外交上的衝突。漢族神話在過去一世紀間,可能是中國力量的來源,但方針若不修改,《經濟學人》借用《大亨小傳》的名句,說中國將「逆水行舟,不斷地朝過去的路倒退(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在我小學的時候,作業本後面還寫著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四五零年代出生的上一代,把「我們中國人」跟「我們台灣人」混用的也不在少數。這是過去教育、習慣的問題。《經濟學人》的這篇文章,將這種「中國人想像」做了清楚的解析。

看完這篇文章,還會認為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美國的漢裔,比中國境內的維吾爾族、哈薩克裔,更「中國人」一些嗎?

文/mlkj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文標題:【時事想想】誰是中國人?《經濟學人》這麼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