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短短十幾年就滅亡,真是因為暴政嗎?從歷代大文豪的評論,看出背後其實別有玄機…

2019-11-17 06:00

? 人氣

秦朝到底怎麼滅亡的?(示意圖/pixabay)

秦朝到底怎麼滅亡的?(示意圖/pixabay)

秦滅亡後不久,西漢初年的人對於秦的暴起暴落,記憶猶深,也是漢初知識分子和官員們深自反省的對象,其中又以賈誼的《過秦論》最為人所熟知。《過秦論》以華麗的詞藻總結了秦由興盛到衰亡的過程,一開始說秦國從秦孝公以後變法圖強,後來統一天下,國勢大盛。賈被秦帝國的壯盛所震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粵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粵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然而,賈誼筆鋒一轉,認為秦以西僻之國崛起,完成帝國大業,但卻在短短十三年間崩潰,不得不讓人感嘆。為什麼強大的秦帝國在農民的揭竿起義中滅亡,「為天下笑者,何也?」為什麼呢?主因在於:「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整體看賈誼的文章,雖然批評秦始皇和秦的政策,但對於秦始皇統一天下抱持著肯定的態度,批評的是取得天下後的施政不得人心。

賈誼之後,漢代人敢正面評價秦始皇的不多,主要是因為漢代立國的基礎就在秦的滅亡之上,過秦成為政權的合法性。司馬遷的《史記》中提到為秦立制度的李斯,指出:「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弟子為亡、功臣為諸侯者,使後無攻戰之患。」司馬遷認為李斯的建議,讓秦沒有諸侯可以保衛,種下了相互爭戰的因子。除此之外,漢代人論秦代的政治,有時雖然在討論秦代的過失,卻是在批評漢代的時政,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歷史分析。

秦始皇的功績太大,除了漢代的人直接面對秦的崩潰,讓他們震撼不已外,後世的人也會不時的討論他。秦的廢封建,改郡縣,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爭論不休的問題。中唐之後,出現了一篇深刻的文章,分析秦亡的教訓,就是柳宗元的《封建論》。甚麼是「封建」?就是將土地分封給諸侯,由於分封出土,皇帝的權力就不會那麼集中;相對的,郡縣制則由無法世襲的官僚來統治,皇帝是官僚的頂點,權力較為集中。柳宗元認為過去將秦的滅亡視為是郡縣制,但他認為重點不在制度,而在秦的急功好利,過度勞民。「失在於政,不在於制。」秦推行郡縣制,之後雖然有問題,但不在郡縣制本身,而在於「兵」,在於軍隊的控制。

讚美與批評秦始皇在歷代總是成為當下政治的反應,從賈誼到柳宗元,立論的對象通常是現實,並不是研究歷史,而是用歷史說明現實政治該如何發展。將近五十年前,毛澤東也發表一系列對於秦始皇的看法,而且他透過柳宗元的《封建論》發表對秦始皇的看法,在一九七三年八月五日毛澤東寫了一首七言律詩《讀〈封建論〉呈郭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