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不敢捐血」,究竟讓多少人喪命?癌末少女苦苦等待,只盼多活幾天…

2016-11-29 15:28

? 人氣

你對「血癌」了解嗎?對社會大眾來說,它可能只是灑狗血的偶像劇中會出現的橋段,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正堅強與這個疾病奮鬥著。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每年血癌新病例平均1100人,且這個數字逐年在增加。這些患者可以靠著治療稍稍延長生命,但想重獲新生,就必須找到能配對的骨髓。而成功配對的機率,大約萬分之一...

有一種等待,總要跟時間比賽

正處青春年華,這個女孩本應過著無憂無慮生活。但在被告知罹患血癌的那天,她的生活徹底改變。過去快樂地拉著大提琴、和朋友快樂出遊的回憶變得遙不可及,拖著日漸衰落的身體,她只能整日躺在病床上,期盼著哪天醫生會進到病房來宣布:「骨髓配對成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這個願望,跟追尋夢想不一樣,不是努力就能夠成功。血癌患者一開始可能毫無症狀,但病情惡化後,幾個月內就有可能送命。他們只能被動地等著適合的血液出現,在生命消逝之前把自己救回來。

88
(圖/群之噰@youtube)

以每年增加1100病例來計算,想成功排到,這袋血又剛好能與自己配對成功,機率微乎其微,可能不到萬分之一。

這些血癌患者只能漫無盡頭的等待,期待適合的血液出現的那天,可以比生命的盡頭更早到來。

血癌患者只能等待。(圖/群之噰@youtube)
(圖/群之噰@youtube)

「加油!醫生說再等一下就會有了。」女兒生病,媽媽也倍受折磨

即使等到幾次配對機會,結果會是驚喜或是又一次的失落?誰也沒有答案。

「這是這次的配對成果,你看一下。」著急接過醫生手上的信封袋,媽媽的心裡萬分緊張。不過,她並沒有等到期待的答案,經歷三個月的努力,配對還是失敗了。醫生雖然安慰她「我們會繼續努力」,但媽媽其實也心知肚明,成功機率非常、非常低。

(圖/群之噰@youtube)
(圖/群之噰@youtube)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女孩已經無力再爬下床,只能戴著毛帽、掛著氧氣罩,在冰冷的病房裡為生命奮鬥。「加油!醫生說再等一下就會有了。」就算媽媽這麼說,她們還是不知道,醫生口中的「等一下」究竟還得等多久。

「新的配對成果資料出來了。」媽媽奮力奔跑,這次等著她的結果會是什麼?

圖
(圖/群之噰@youtube)

這部短短10分鐘的微電影《有一種等待》,道盡一個血癌病患與家屬經歷的辛酸與苦楚。全世界,每3分鐘就有一個人得到血癌。且據《健康醫療網》報導,在台灣,每月平均有300位急性血液疾病患者等待配對。然而,願意捐血的人卻日漸減少。去年願意捐血建檔的人數,比往年掉了一半;即使建好檔了,卻有許多人無故失聯,2015年人數甚至高達498位。

依據衛生福利部規定,捐血人須介於17至65歲,而健康醫療網也指出,45歲以下民眾都可以參加檢測建檔,但56歲後就不能再捐血。除了年齡,體重也有所限制,男性須超過45公斤,女性則是40公斤。

有一種等待,也許要跨過千山萬水;有一種等待,總要跟時間比賽。

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捐出血液對身體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這部震撼人心的微電影,除了以感人情節喚起社會對血癌患者的注意,也期盼大眾能夠捲起衣袖,為這些看不見未來的病患點起生命裡最亮的希望之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佳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