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得好的不得了,不需要誰來同情,路人來守護。
我兩個姑姑可以說非常寵愛我,讓我學各種東西,國小就報名電腦班、何嘉仁、學書法畫畫各種奇怪才藝。而且是我兩個姑姑讓我真正學會什麼是愛。如果你今天也感受到我是個熱情如火,關心他人的清秀佳人可人兒,那就是我姑姑教得好。
「為什麼同學說我爸媽不要我呢?」我小時候這樣問姑姑。「哪有不要你,你現在不是住在何家嗎?你爸媽只是有他們的苦衷,你看過年過節你爸媽都有帶你出去啊。你現在就住在何家,這是天經地義的,只是你爸有事情在外面而已。這是大人的事情,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姑姑總是這樣跟我說。不過局外人的評論總是不會少於這些安慰。
「何則文你這麼奇怪就是因為沒媽媽沒母愛。」一次跟女同學吵架他講出這句,讓我真的是怒到無言以對。我到今天都記得那鮮明的畫面。這種歧視真的是非常傷人,而現在許多人都在用同樣的模式傷害這些小孩,還自詡為真理。我想那些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就算有遇到困難,也大概都是因為社會無形的歧視積累出來的。
這種荒謬的問題從來沒有在我生命中少過,「你會恨你爸媽嗎?」一個國中好朋友的媽媽,在我去他家玩的時候這樣問我。我很疑惑地問:「為什麼我要恨他們?他們沒有對我怎樣啊?」看我傻傻地回,那媽媽只說:「你真是個好孩子。」我是不是好孩子當時的我也不知道,而我今天只知道的是,社會對一男一女才是完美家庭的幻想才是有問題的。
我姑姑們教我的東西太多了,她們是雞婆的人,總是關心別人過得好不好,沒事就主動跑出來要幫忙很多事情。教我做人的道理,給我滿滿的愛。我不是他們親生的,對我的愛卻遠遠超過親生孩子。
「你不需要賺大錢或功成名就,你只要當個正直的好人就好了,不要傷害人,去幫助人。但這是最難的。」姑姑總是這樣跟我說,我也總是把這放在心裡,總是問自己,我是個正直的人嗎?這個家有歡笑,也有吵鬧,但這裡的愛沒有比外面少,反而更多。
然而我也不是沒迷網過,國中的時候,因為家裡經濟陷入困境,讓我很憤世忌俗,覺得這世界很不公平。高中的時候常常鬧事,一大過一小過二十幾支警告,甚至留級讀了四年。但姑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到了要繳學費的時候總是四處地跟親友借貸。「要開學繳學費了,我們家何則文的事情就拜託你了。」不知道多少次姑姑這樣去拜託親戚幫忙。
「你要是考不上國立大學,就不要讀了,我們沒有錢讓你讀私立。」雖然高三的時候是這樣講,我也順利考上個國立大學,然而為了讓我能順利完成學業,姑姑都不希望我打工。「專心讀書比較重要,錢的事情我幫你想辦法吧!」就這樣到大學,靠著親戚們資助還有些貸款、政府補助,我可以說沒真正吃過什麼苦頭。
大學的時候,轉頭才發現,我非常幸運,我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姑姑跟親戚給我的遠遠超過我應得的。所以我也才努力想把這份愛傳出去,大學就開始搞一堆公眾事務公益活動。幫助其他人,就像我姑姑這二十幾年來一直拉把我長大一樣。姑姑給我的愛不只超過我所需,更滿了出來轉化成我今天關懷社會的動能。
所以當護家盟說出:「沒有血緣關係,就沒有愛。」「只有一男一女家庭長大的兒童,才能成長健全。」我特麼要大聲說,這種歧視荒謬的話,正是真正傷害那些特殊境遇的兒童的罪魁禍首。我相信一個真正守護家庭,愛護下一代的人不會用這種自以為是的歧視跟憐憫來傷害特殊境遇的孩子。
我不敢說我是個多棒多有成就的人,但是我敢說,帶大我的人,都能以我為榮。很少人能從我的外表就看出,我不是一個「完美理想家庭」長大的,大部分人都以為我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所以大家該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家庭的價值,是制式化一男一女嗎?社會新聞上也有小孩在這樣被定義的神聖完美的家庭遭受到傷害。我想,一個真正家的價值,應該是「愛」。有愛的地方,就能成為家。
PS我小時候有沒有很可愛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何則文臉書 Wenzel Herder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