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政府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為了反擊希特勒,不僅立法在國內禁止納粹黨(但是效果不彰),還實施了幾年的「奧派法西斯主義」(Austrofaschismus)!一派天真地以為:「我們也來搞一個極權的法西斯國家,這樣人民就不會去嚮往德國法西斯主義了!」嘗試用極權統治的方式,來打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自由民主。
奧地利政界內鬥不斷,黨派之間心結極深,總理無法取得各個派系的信任,加上沒有廣大民意的支持,團結對抗希特勒顯然是不可能了。而納粹份子也在奧地利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樁腳,希特勒清楚不可錯失這萬好時機,對著奧地利總理上演了幾場逼宮戲,1938那年的春天,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自己的家鄉!
奧地利共和國喪失了主權獨立國家的身分,正式成為德國領土的一部分。希特勒親自率軍返鄉,受到民眾夾道歡迎,全國上下籠罩著「奧地利回歸大德國」的歡樂氣氛。在我居住的城市格拉茲(Graz)當時也擠得水洩不通,甚至有人爬到電線桿上,就是為了一睹德軍遊行的英姿。
然而,這時候的希特勒已經開始進行政治清算,膽敢發聲的社會菁英也不斷被消失、被自殺。人心惶惶,為了自保,市井小民皆選擇沉默和配合。
德奧合併沒多久二戰爆發,奧地利男子們被迫為德國軍效力。我先生是奧地利人,他的外公和爺爺年紀輕輕時都以德軍身分遠征到冰天雪地的俄羅斯戰場,也分別被俘虜,後來在戰後交換戰俘的過程中存活下來。他們回來後隻字不提戰爭,家裡也沒人敢多問。
我婆婆回憶她成長過程,記得自己父親下班回家,總獨自坐在窗口,一言不發看著遠方。我先生是因為研究戰爭法律史時,看到自己兩位阿公的名字在交換戰俘名單上,才稍微能夠勾略出他們說不出口的回憶。
1945年二戰終於落幕了,身為戰敗國的德國,在盟軍(美國、蘇聯、英國、法國)的要求下,放棄了對奧地利的主權。這時的奧地利幾乎是被轟炸成奄奄一息的狀態,經濟也完全停擺,盟軍並沒有馬上讓它恢復成主權獨立的國家,而是將它切分成四個區域,分別由四個盟軍國軍事代管和協助重建,而首都維也納則由四個盟軍國共同管理。
我居住的地區在當時是英國的管轄地,我公公出生於盟軍代管時期,老家務農,工具倉庫中有一支老舊的鐵鏟,上面印著英文和英軍的代號,就是來幫忙種田的英國阿兵哥所留下的。
奧地利光復!從軍事代管到主權獨立的中立國
在盟軍代管下,奧地利漸漸地建立了新的民主制度。經過冗長的談判後,二戰結束十年後(1955)的春天,盟軍代表與奧國政府在維也納會面,共同簽署了《恢復獨立與民主的奧地利之國家合約》,7月27日那天,大家簽署了最後一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