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20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人為噪音應被視同「全球主要污染源」,「受害者」甚至可涵蓋兩棲動物、節肢動物、爬蟲類和軟體動物等。
參與研究的英國女皇大學(Queen's UniversityBelfast)科學家刊登在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的文章指出:「我們發現噪音可影響許多種兩棲和節肢動物、鳥類、魚類、哺乳類、軟體動物和爬蟲類。」
這份研究顯示,人為噪音充斥人類生活環境,來源包括都市人口密集區的交通工具和工業設施、飛機和船艇,例如船艇的螺旋槳運轉聲可對鯨類的聲納傳播造成干擾,並因此導致迷失方向的鯨群大規模擱淺。
針對多項個別研究進行整合分析,科學家孔克(Hansjoerg Kunc)和施密特(Rouven Schmidt)得出結論:多數物種對噪音有反應,並非只有少數物種對噪音特別敏感。
孔克告訴法新社:「一個有趣的發現是,這些物種涵蓋小型昆蟲,以及鯨類這樣的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我們沒料到所有物種都可以對噪音有反應。」研究結果顯示,動物對人為噪音的反應不一定直接明白,往往也難以斷定是正面或負面。舉例而言,人為噪音可干擾蝙蝠的聲納偵測系統、妨礙牠們獵捕昆蟲,但這對昆蟲而言是好事,潛在獵物可直接自人為噪音獲益。
儘管如此,孔克警告,人為噪音整體而言仍嚴重干擾自然環境。研究人員也提到,人為噪音污染和動物對噪音污染的反應必須放在生態系統的整體脈絡中檢視,尤其是在研議保育措施時。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的研究提供必要的量化證據,以利立法機關更有效率地管控這個環境壓力因子。」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