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羅貫中在周瑜死前替他加上這一句話,從此說起周瑜旁篇必然有個陰魂不散的孔明的影子。小氣、善妒、愛生氣,堂堂一個大都督卻老是在軍營裡被孔明氣得團團轉,我們對周瑜的印象似乎就是個嫉妒諸葛亮的2號軍師。再繼續想下去,便看見酒席上回眸的英俊臉龐是那位精通音律的周郎,又或者想起了她那位妻子,歷史上有名的大美人小喬。
但周瑜可不只爾爾,正史裡的周瑜不僅是才氣縱橫的大帥哥,更是孫吳陣營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自從孫吳將東起加到赤壁之戰獲勝,若沒有周瑜恐怕這些三國歷史都得改寫。於是蘇東坡在〈赤壁懷古〉想到的是他,那位「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
年紀輕輕就成為權力中心 奠定孫家的江東勢力
首先翻開週家族譜就可以知道周瑜的出身大有來歷,從其祖父到父執輩皆出任中央或地方高官,在門第觀念極強的三國時代可說早就握有了躋身權力階層的入場券。東漢末年群雄崛起,周瑜加入了孫堅討伐董卓的聯軍因此與孫策結識。同年的兩人一見如故,彼此都欣賞對方的才華,奠定了日後共同打天下的身後情誼。
孫策決定以吳地當作建立政權的時候周瑜馬上率領自已的兵馬全力支持,並且協助孫策平定了江南地區。當時二十出頭的年輕周瑜被孫冊封為中郎將,賜予周瑜的封賞更是無人能及。帶兵征戰所向披靡,在政治上權衡局勢、拿捏判斷周瑜也游刃有餘。
當曹操打敗袁紹,聲勢如日中天時要求要扣押孫策長子作為牽制吳國的人質,正當孫權與朝臣們都猶疑不定時周瑜冷靜的分析情勢,建議孫權靜觀其變不要貿然送出人質。周瑜的一番見解成功的保住了孫策的長子,連孫權的母親吳夫人也對周瑜讚賞有佳,叮囑孫權要視周瑜為兄長。
隨著孫吳在江東的勢力逐漸穩固,進而討伐江夏地區擴張勢力,周瑜每每出征皆大獲全勝,還親自帶兵活捉了對方將領立下大功。33歲這年周瑜被任命為都督,握有總管東吳軍事大權,而諸葛亮此時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政治素人。
眼光遠、度量大
出道的比諸葛亮早,周瑜在軍事上的表現也不遜色於孔明。正當曹操入侵荊州,得到劉琮的水軍準備進一步南下威脅江東之際,孫吳的朝庭上出現了兩派聲勢。主張出兵與曹軍對戰的周瑜再次展現他過人的軍事分析能力,他首先否定曹操政權的正當性,因此孫吳出兵就是為天下討伐逆賊。其次指出魏國正面臨著關西馬超、韓遂的後顧之憂,加上曹軍不擅水戰又水土不服兵力大減,因此主張孫吳出兵抗曹,絕不能坐以待斃。
孫權採納的周瑜的看法,這個決定也正是促成日後赤壁之戰吳蜀合作的一大關鍵。赤壁之戰中重要的一戰火燒曹船是歷史有名的戰役,小說中孔明煞有其事的借東風、大敗曹軍,事實卻是周瑜決定採用黃蓋的獻策,一把火殲滅了百萬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