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在地對話是最重要的」整個世界都是他滿滿的大畫布,任何人都能成為筆下主題…

2016-12-26 12:16

? 人氣

Seth會在創作裡加入政治性的元素,但不會像Banksy那樣直接將政治想法放到牆上。對他來說,試著提出問題,讓作品中含有十分隱晦的反諷意涵,人們可以自己想像背後的意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純真的孩童與破碎的建築所產生的反差美感

Seth,上海。
Seth,上海。

Seth喜歡故意把純真的小孩畫在一些毀壞的建築上,突顯小孩與毀壞建築之間的反差感。小孩能跟任何人對話,因為我們都像小孩,我們過去也曾經是個赤子。

Seth的作品不為表現這個世界有多麼完美,而是用像小孩一樣美好的圖像,討論更深層的問題。小孩臉上的彩虹,正是一種逃避無聊現實的表現。

Seth回憶起在馬達加斯加的企劃,當時主辦單位花了兩週集合了十位藝術家,當時他與小朋友們一起創作許多艘帆船,再讓它們航行在海上;另一個經驗則是繪製於烏克蘭革命之後的基輔街頭,當時俄羅斯攻擊東烏克蘭時有許多人被拘捕,創作中的女人代表著烏克蘭,身上穿著烏克蘭的傳統服飾,頭上戴著傳統花冠,而女人的手代表未來。

Seth,基輔。
Seth,基輔。
Seth,巴黎。
Seth,巴黎。

相較於街頭藝術家與塗鴉客,Seth更喜歡人們稱他為畫家,他在中國畫了很多委託以外的牆面,用創作表現目前中國的狀況,這與放上自己名字的塗鴉不同。對他而言,「名字一點都不重要。」

塗鴉是一種「為了讓人尊敬的行為」

如何在委託案與街頭創作找到平衡?

Seth認為其實委託創作也會給予他很大的自由度,因此他會提供兩到三張草稿。反觀街頭創作,創作者能夠擁有100%的自由度。以委託案來說,當他接到一所小學的委託案,雖然沒有特定主題,但他知道自己是在畫一所小學,所以不會畫出小孩臉龐搭配破損建築,因為那太沈重了,委託創作的內容會因地制宜。相較於大型牆面壁畫和街頭創作,他不加思索地選擇了街頭創作。

Seth,伯利恆。
Seth,伯利恆。

Seth給想要從事街頭藝術的年輕人一些建議,思考自己的動機。基本上街頭藝術沒有所謂定律,人們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些人畫畫,有些人簽名,塗鴉是一種「為了讓人尊敬的行為」。

現在有很多人創作是為了藝廊的展覽做行銷,希望能藉此進入主流藝術市場。但是他認為方式各有不同,沒有絕對或是最好的。他還是喜歡用與當地有關的方式創作,花時間與筆下的居民接觸。

當他在一些貧窮的地方旅行時,根本無法選擇牆面,因此他必須將想法結合牆面與當地民情,讓居民也欣賞他的作品。「尤其在南美洲,在牆上畫畫就是與當地人互動與表達政治的行為,人們能用牆對所有人表達你的理念,而我也將這些思想融入我的畫中。」

Seth,蒙特婁。
Seth,蒙特婁。

Seth與居民透過畫作「對話」,他也時常將主角的臉隱藏起來,觀者可以想像自己就是畫作裡的人,或是想像畫作上小孩的模樣。他也試著結合環境,與環境一同「玩耍」。

例如在蒙特婁時,他便運用紅磚加入創作當中。街頭藝術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Seth的創作中,他一直嘗試與當地連結,正因為他懷抱著責任感,作品必須讓當地人理解,感受與自身的關連。無論如何,他會懷抱這樣的理念不斷創作下去。

Seth,馬達加斯加。
Seth,馬達加斯加。

作者|許雯捷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學士,倫敦金匠大學(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批判與實踐設計學系(Design and Critical Practice)碩士。曾於倫敦塗鴉藝廊 Lazarides Gallery 實習。因為對塗鴉藝術的熱愛,旅訪歐洲各大城市的塗鴉活動,包含:柏林、布里斯本、蘇格蘭…等。透過翻譯文本以及親身蒐集最新資訊,現自行經營線上誌〈後塗鴉筆記 Double Cheese Double Meat〉。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原點出版《街頭藝術浪潮: 街上的美術館,一線藝術家、經紀畫廊、英倫現場 直擊訪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