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精算刷卡回饋,你真的有賺到嗎?專家:汲汲營營追求「最高回饋」,最後只會得不償失

2019-12-09 15:47

? 人氣

不少小資族都會為了拿到「最高回饋」,勤做功課、到處辦卡,卻不知申辦太多張卡,可能會嚴重傷害資產配置(圖/Unsplash)

不少小資族都會為了拿到「最高回饋」,勤做功課、到處辦卡,卻不知申辦太多張卡,可能會嚴重傷害資產配置(圖/Unsplash)

有一陣子,我很不喜歡和德希一起出門,因為不論是購物或吃飯,他都要先上網查個老半天,這個東西在哪個通路比價最便宜、刷哪一張信用卡並搭配哪一種支付平台、再換算成點數或現金回饋的折扣後,哪一個組合可以拿到最划算的結果......關於他這種偏執的行為,我知道他不是小氣或吝嗇,而是他想要追求CP值以及貨比三家不吃虧的心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上個月他忘記繳電費,對此他非常懊惱,因為不久前他才忘記繳水費。他說每個月有太多不同的費用需要繳納,而且帳單有的是寄實體紙本、有的是電子郵件、有的是簡訊、有的是要自己上APP查,所以他才會搞混哪一個繳過、哪一個還沒繳。我問他為何不設定信用卡或帳戶自動扣款,他說這樣的繳費方式是沒有回饋的,必須手動繳費才會有幾%的回饋,哪張信用卡是拿點數,哪張信用卡是拿現金......

行動支付帶來的小確幸

德希省下的蠅頭小利,與耗費的時間精力相比,究竟孰輕孰重?還有如果家裡水電被剪斷,再親自跑一趟申請的這些過程所付出的成本與風險,到底值不值得呢?

行動支付為了吸引消費者使用,推出琳瑯滿目的回饋方案,與其說這是抓住民眾貪小便宜的心態,不如說這是利用消費者想為自己創造小確幸的心理。小確幸具有強大的魔力,因為賺大錢很艱辛困難,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然而小確幸是能迅速反饋的,可以馬上明確具體的知道這筆消費省下多少%的額度,而且這種成就感可以很快又複製並獲得再體驗,只要透過主動消費便能立即得到。

因此像德希那種窮盡各種方式管道,都想要拼命拿到最佳方案的消費,就是為了追求那份雖然花錢捨不得,但也從中得到回饋(我才花錢花得甘願),以及這筆開銷就算是必要性花費,但我拿到比別人更省的方案,所以值得(我才花錢花得甘願)。

只要上網輸入關鍵字,就可以發現網路上非常多這一類的懶人包,而且懶人包裡面又有懶人包,無盡延伸的懶人包連結根本看不完,除非你是專做各種平台支付的教學達人,或為了寫業配文而去鑽研,否則過度追求這些所謂最划算的小確幸,而把平日生活搞得神經兮兮,到頭來並不划算、也不值得。

回歸便民便利的因果關係

過去為了節制沒有理智的消費行為,許多理財書籍文章都是提倡不要使用信用卡,而如今行動裝置普及,帶動多家支付平台問世,且各家銀行為了搶攻這塊大餅,不斷推陳出新各種不同訴求的信用卡,可說一時之間百家爭鳴,但也顯示市場上的機制仍非常混亂,後續肯定還會有消費或金融的法律爭議問題出現。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錢包、支付平台確實有其發展的必要性,且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便民,讓民眾不需要帶太多現金或零錢出門、讓結帳更迅速、讓外國旅客消費更簡單、讓未來無人化的商店發展......等等,所以如果消費之前還要做功課、查詢一大堆資訊,這不反而變成擾民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