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有著三項與當時其他產品不同的特點。首先,當時App上傳相片的速度非常慢,而且當時的網路環境也不像現在發達,所以,為了確保每張相片都能迅速上傳, Instagram上的相片大小維持一個正方形,這樣便能確保上傳效率。
其次是Systrom和Krieger意識到分享相片對用戶的重要性,所以,Instagram提供了「相片分享功能」。用戶只要輕按一個按鈕,便能利用Instagram將相片同時分享到其他社群網站上,例如:Facebook、Twitter等。
最後,則是在照相功能之外,加入濾鏡的效果。當時,市面上充斥著不少濾淨相關的應用程式,但並不具有照相功能。而且,早期的手機拍照功能,並不像現在如此完善,使用者事後還要用濾鏡程式製造特效,大大影響了使用者的使用心情。因此,當Instagram一推出濾鏡功能,便徹底顛覆了當時的相片App市場生態。Instagram一個App就可以處理所有功能,使用者不用頻繁切換程式,可以拍完照後,馬上加上濾鏡,並立即分享,為使用者帶來極大便利!
3.當危機降臨,記得「為顧客著想」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推出產品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危機,當然,Instagram也不例外。在廣播節目中,Systrom也提出了兩次大危機,讓他們瞭解,永遠要記得「是為了誰推出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性。
雖然Instagram剛推出時,下載人數就超過了2萬5千人,但這也為他們帶來第一個挑戰。當時,他們只有用一台電腦當作系統的主機,短時間湧入的大量用戶,導致系統當機,使得Instagram無法正常使用。因此,有大量用戶刪除了Instagram的程式,讓Kevin Systrom和Mike Krieger受到打擊。之後的一年,他們從第一次的挫敗學到教訓,不斷完善系統,避免再一次讓用戶失望。他們說,創業者不能認為顧客使用自己的產品是理所當然的,而要時時刻刻問自己,「為何顧客願意持續使用你開發的產品」。
第二次的危機,則是2012年12月的用戶條款爭議,導致用戶的抵制與抗議。該條款表示:「用戶須同意商家可以付費從Instagram取得你的使用者名稱、個人喜好、相片(含相關資料)及/或你的活動而無需給付任何補償,這些內容與付費推廣內容相關。」
用戶認為Instagram是為了圖利,而不顧及他們的權益,所以,他們開始抵制Instagram。這個議題延燒幾天後,Systrom親上火線,向用戶道歉,表明他們並沒有要圖利的意圖,而是用字遣詞讓民眾誤會,期望把爭議降到最低。經過這件事,Systrom和Krieger體認到,訊息必須公開、透明,讓社會大眾明白,因為使用者不只是用戶,而是讓Instagram成長起來的重要功臣。所以,不應該將資訊隱瞞,不讓使用者瞭解公司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