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季,東京就會染上一片紅中帶黃的溫暖氣息,除了旅人熱愛追逐的艷紅楓葉,鵝黃的銀杏也盛滿了東京各個街角,只要抬頭就是風景。你知道銀杏有什麼秘密,東京又為什麼有那麼多銀杏嗎?以下就一一介紹關於銀杏的4個秘密。
秘密一、活化石「銀杏」,可活3,000年?
銀杏不只漂亮,更是一份堅韌而悠長的存在。銀杏是一種落葉喬木,隸屬裸子植物銀杏門,它也是這項分類的唯一物種,其他的「夥伴」都滅絕了,因此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銀杏又名「公孫樹」,因為在爺爺輩種植的銀杏到兒孫輩都能生氣蓬勃,實際上不只到兒孫,到曾孫、玄孫、玄玄孫都沒問題,因為銀杏壽命可達3000年以上。
從目前所發現的化石可得知,銀杏的出現最遠可追溯至2.7億年前的二疊紀,等於它曾與恐龍共處同一片空間,25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河時期曾一度面臨滅絕危機,雖然後來有幸存活下來,但現今仍列在「瀕危物種」的危險名單中。看著現存於我們眼前燦爛開展的銀杏,實在很難想像它走過如此波瀾壯闊的生命歷史。
秘密二、東京街頭超過6萬棵行道樹都是銀杏?
放眼世界是瀕危物種,東京都卻有超過6萬棵行道樹是銀杏。日本的行道樹可追溯至西元759年的奈良時代,當時有一項行政命令指出,為了確保旅人們的安全與移動的舒適度,在交通幹道旁積極種植樹木,德川時代擴及至日本各地,主要種植杉樹與松樹。東京近代最初的行道樹是在銀座通,當時是種植了黑松與櫻花,明治時期積極培育行道樹幼苗,包括銀杏、法桐等10種類的樹木,並計劃以每年3千棵的速度逐步植栽。
然而1923年發生了關東大地震,燒毀了約1萬棵行道樹,計劃再度倒退了好幾步,也因為如此,行道樹的選擇也開始加入「防災」觀念,樹葉水分多油少、耐火性高的銀杏,能夠有效抑制火災蔓延,便成為行道樹的最佳選擇。
除了上述提到的防火防災效果、讓市容增加自然氣息,行道樹還能降低排氣污染、減緩噪音,又能有效阻隔炙熱日曬,對駕駛人來說,行道樹也能讓他們更看清楚道路或直或彎的角度,可說是中看又中用,銀杏又在其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秘密三、不只是活化石,銀杏還是有勇武傳說的神木?
人們看著、經過著,對銀杏產生了好感與情感,1966年票選東京都樹時,銀杏便獲得了49%得票率,打敗了櫸木與染井吉野成為東京都的代表象徵之一。銀杏還有著傳說般的故事。二次大戰期間,1945年3月10日東京發生空襲,投擲下的燃燒彈讓東京四處陷入火海,而淺草寺的鎮護堂,在一棵樹齡約4、500年的銀杏保護下,免於祝融之災,樹上如今仍遺留著當時燒灼過的痕跡,卻也因為如此,讓人產生了更多崇敬之情,被稱為「神木」。
秘密四、銀杏很美卻很臭,還會性轉換?
銀杏雖美,也深受人們愛戴,卻有個讓人難以忍受的致命傷,就在於「氣味」。銀杏的氣味成分包括「丁酸」與「庚酸」,前者多在脂肪酸分解時產生,味道近似於嘔吐物或人的腳臭味,後者則類似酸臭掉的奶油,兩者加在一起,實在臭到令人皺眉,這其實出自於銀杏的自衛本能,讓哺乳類動物可以盡量遠離,也避免果實被吃掉,不過據專家指出,恐龍似乎挺喜歡銀杏的氣味呢。氣味問題出在「果實」,事實上銀杏是雌雄異株,會發出味道的只有雌株,因此現在盡量以種植雄株為主,除了是為了控制氣味,也是為了減少果實落下時可能造成的交通安全疑慮。
不過大自然如此奧妙,就算一開始皆種植雄株,銀杏仍會出現成長過程「性轉換」的情況,因此多半最後仍會有約一半的數量轉性為雌株。旅人們要賞銀杏時,也只能盡量避免別踩爆果實,否則鞋底留下的味道,可是令人「難忘」呢。
作者介紹|咻子
因緣際會闖入日本職場,期許能認真觀察、感受、發掘出各種日常與非日常的有趣角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日本想想】東京秋日的經典風景:關於「銀杏」的4個秘密)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