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幫我,我也不會幫你!從京都人看似冷漠的禮貌,體會日本人際關係中「真正平等」的精神

2020-01-29 09:00

? 人氣

打掃時若不小心越界,會造成鄰人的心理負擔,反之亦然。被迫接受好意的一方心生愧疚,主動幫忙的一方則感到優越,兩者都會破壞原本對等的人際關係。(圖/photo-ac)

打掃時若不小心越界,會造成鄰人的心理負擔,反之亦然。被迫接受好意的一方心生愧疚,主動幫忙的一方則感到優越,兩者都會破壞原本對等的人際關係。(圖/photo-ac)

打掃家門、灑水去塵
維護市街整潔,確保家戶自立

直到大約四、五十年前為止,京都的町家都還是以「打掃家門」拉開一天的序幕。這裡的打掃,指的是早飯前簡單的掃除工作:起床後梳洗、更衣,隨即持掃帚、水桶出門,清掃家門前的道路,同時灑水避免產生揚塵。各家的打掃時間不盡相同,有早有晚,但若只因自己早了一步,就順道連鄰居的家門口都掃好掃滿,可是會犯大忌。京都人非但不會感謝你,還當你是「雞婆」、「多管閒事」。日本的農漁村有「結」與「舫(催合)」等社區共同體分工合作的制度,左鄰右舍互伸援手、彼此幫忙,這在大部分的市村町都被視為美德,但在京都卻恰恰相反。乍看之下似乎違背常理,但背後可是有著京都──一座注定要成為首都的城市──才有的緣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去京都身為日本首都,就像現在的東京一樣,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在這樣一個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紛陳的社會中,為讓所有人以一介市民的身分平等地往來,家家戶戶在公領域,也就是「町」裡面,必須負起最低限度的責任,其中最基本的,便是家門前公用道路的掃除工作。若不小心越界,會造成鄰人的心理負擔,反之亦然。被迫接受好意的一方心生愧疚,主動幫忙的一方則感到優越,兩者都會破壞原本對等的人際關係,因此無論如何絕不侵門踏戶,擅闖他人領域。這便是京都人極為重視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精神,也是禮貌。乍看之下似乎顯得有些冷漠,但整個街區因而得以培養出獨立自主的精神。不論是家庭或個人間的往來,京都人對於親近而生狎暱,或是依賴他人好意等行為無比嫌惡,若說這是京都人的氣質也不為過。

然而到了晚近的京都,真能做到每天灑掃庭除的人家愈來愈少了。美化市街景觀自不在話下,同時為了培育生活中的美學意識,也為了喚起家家戶戶的社會責任,實在有必要重拾「打掃家門、灑水去塵」此一古都的美好傳統與習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行文化《京町家:京都町家的美感、設計與職人精神》。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