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是三國歷史上的知名場景,他臨死前把國家大事、輔佐幼主阿斗的責任交付給兩位重臣,一位是鼎鼎大名的丞相諸葛亮,另一個是比較鮮為人知的李嚴(不是《中華一番》裡忘了做醬汁的那位)。
劉備交代李嚴偕同諸葛亮輔佐少主、統領中央禁軍、掌管軍事,並鎮守與東吳交界的軍事重鎮永安,當時蜀漢與東吳剛打完夷陵之戰,關係十分緊張,能成為前線最高指揮官,可見劉備對李嚴的器重。
雖然李嚴的官階、朝中地位都較諸葛亮次之,但同為顧命大臣,他好歹也是二當家,擁有不小的權力,他也許期待自己能與諸葛亮「一軍一政」肝膽相照,甚至平起平坐,但諸葛亮卻逐漸大權一把抓,連兵權都「整碗捧去」成為蜀漢的實質統治者。李嚴最後甚至因為致命失誤遭到罷免,從顧命大臣貶為庶人,並在諸葛亮死後也憂憤離世。
原本前程大好的李嚴是怎麼走向悲劇結局的呢?背後其實案情不單純……
跳槽要看好風向!
李嚴早年曾經跟過荊州牧劉表,後來轉投益州牧劉璋,政績頗受好評,也越來越得到重用,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迎來了人生的轉捩點──劉備來了。
劉備帶兵進入益州,想要佔領這塊地盤,當時李嚴被派去鎮守益州成都的門戶綿竹關,但這時他卻興起了跳槽的念頭,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劉備已經不再是流浪軍閥,而是在赤壁之戰後站穩腳步的一方諸侯,且勢力日漸強大,好公司不跳嗎?
2.劉璋生性懦弱,劉備韌性堅強,跟哪個老闆比較有機會發展?
於是李嚴決定陣前倒戈投降,加入劉備陣營,而他的判斷也沒有錯,一年後劉璋也出城投降,劉備正式入主益州。
李嚴在跳槽後的表現不錯,曾在兵力短缺的情況下,僅率領五千兵馬就殲滅數萬賊軍;也曾經領兵協助拿下上庸三郡。在內政方面,他擔任地方官表現傑出,也在制度上做出改革,整頓了益州在劉璋時期種種的官場亂象,讓社會更加安定;之後更是釋放有「黃龍異相」的假新聞拱劉備稱帝,讓主子龍心大悅,種種作為都顯示他認真向上,劉備還特別拔擢他官拜尚書令。
但就當李嚴官運亨通的時候,下一個轉捩點到來──劉備死了。
劉備託孤背後的祕密
劉備臨終前託孤交代:諸葛亮為主,李嚴爲副,諸葛總攬政務,李嚴掌管軍事,兩人各司其職輔佐阿斗。為什麼是這兩個人呢?
諸葛亮是劉備最信任的心腹無庸置疑,他們兩人的交情不只是君臣,更是一路走來相知相惜的革命夥伴,感情濃到連關羽張飛都會吃醋,將自己的兒子交給他實在是無話可說。
那李嚴呢?他是個降將,又曾經兩度拋棄自己的主人(劉表、劉璋),雖然能力不錯,但憑什麼當蜀漢的二把手?這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因素──派系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