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都可以,你卻不行?」這些話只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熱情,改照這六步驟做迎向親子雙贏

2020-01-17 15:23

? 人氣

循序漸進親子雙贏的「六步驟」

1. 先冷靜,再出動!

當孩子開始出現焦慮、拒學、想走的行為時,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冷靜自己」、而不是小孩。許多父母習慣趕快安撫孩子,但其實自己的情緒和思緒並沒有準備好。因此一旦立即的安慰無效,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口氣容易急轉直下,場面就更難處理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 處理孩子情緒

此時先別急著跟孩子「講道理」,而是先讓孩子得到只有你能夠給他、獨一無二的「父母的接納」。有時,甚至輕輕問聲「你還好嗎? 需要我抱抱你嗎?」都能讓孩子重燃動力。

如果取而代之的是「你在幹嘛?」「這有什麼好怕的,你玩過啊?!」將會加強孩子的情緒反應。為什麼? 因為孩子雖然在哭,但心裡想的是「媽媽,我是在說『我好怕』,妳沒聽懂嗎? 怎麼又問我一堆問題? 那我只好哭更大聲讓妳懂了! (不然要我怎麼辦?!)」

3. 傾聽孩子

處理孩子情緒後 (例: 擁抱、吃東西、走一走…),試著邀請孩子說說不想上課的原因。「傾聽」的重點在於「不評斷、不打岔、不說服」,讓孩子可以放心地說。

有些父母急著想找出原因,再試著幫孩子「拿掉」那些原因,這是為人父母非常本能且自動的行為,無可厚非。只是這樣做很容易會讓父母「無法傾聽」,而無法傾聽的父母,即有誤會、先入為主的可能。有時,我們愈想幫孩子,孩子可能會愈焦慮喔~。

4. 再等一下

延續傾聽的精神,雖然孩子沒有說出任何具體的原因、父母也無法據以提出有效方法,但仍舊可以多給孩子些時間。有時,孩子的「我不要」只是自行探索的一部分,在「參加」與「不參加」間來來回回,都是一種練習。甚至當父母還在抱頭苦思時,他們可能就自行回座了。能在不被父母干預的情況下自由地表達「要與不要」,其實是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喔!

5. 不妨以退為進

「唉呦醜爸,處理情緒、傾聽是要到何年何月啊?! 我都馬上給幾個方案讓他們選!」這是很好的做法,畢竟好的選擇有時真是讓人無法抗拒啊 (上完課去吃冰淇淋)!然而,若孩子異常固執到無法溝通、更別說提供選項時,父母可以考慮先順著孩子的要求。

這並非沒有原則、不堅持,而是當孩子在無法使用言語、理智的時候,讓孩子主導是提供父母更多「線索」的作法。例如,曾有位媽媽跟我分享,當她順著堅持要離開游泳池的孩子後,才發現是該時段人太多、過於吵雜而導致孩子情緒不佳。之後她決定多花點時間在冷門時段揪團開課,孩子拒游的情況不再復見了

6. 下次再來

父母有時會在處理無效後,沮喪的落下一句「以後都不來了!」即悻悻然離開 (舉手,我以前就是這樣><)。當然,我們有一打失望、憤怒的理由,但類似的「以後都不來了」,懲罰到的只是孩子的信心與熱情,及對父母的信任。

不喜歡上課卻不能表達,不能討論,不能考慮,孩子是會更期待、還是更容易排斥其他的課程?今天不行,回家休息,下次再來試試看!

有句話說「孩子的學習,不能等」,但調整一下,變成「等,孩子更願意學習」,會不會更符合現實呢?

作者介紹 | 醜爸

三個孩子的爸,10年來和妻子皆為主要照顧者。現為親職教育顧問、作家,喜歡思考,和別人分享、對話、喇賽。不停開課,辦工作坊、讀書會,相信學習來自於與人連結、與自己連結,及懂得在這當中找到停頓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YOTTA 。(原標題:孩子經常半途而廢?循序漸進「六步驟」,建立親子雙贏關係)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