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里尼西亞神話:神無法解決人類打破的秩序
「妳說妳是大海選中的人,那麼為什麼大海不自己去處理,反倒是找一個不懂航海的普通人來解決問題?」片中的毛伊曾在旅途過程問了莫娜這個問題。
當我們正視毛伊半神人的角色設定,這個遭人類遺棄的嬰兒因為神所賦予的力量而強大,卻在為討好人類、偷走海洋之心以後,使得自己與全人類遭受黑暗力量的詛咒,這全然是人所造成的果;而就像是神祇創造了島嶼以及生命,人們卻是必須憑藉自身的航海技術抵達這些島嶼,顯然所有的出路與解方終究還是在人的身上。
《海洋奇緣》講述的波里尼西亞神話,在人類打破了相輔相成的社會秩序與平衡之後,它告訴我們一件事:縱使神靈的力量再怎麼強大,也都不可能干涉過界,那是屬於人類自己要去面對的事情。
在我看來,如果今天我們是要精確地考證神話的口述歷史,那麼《海洋奇緣》或許真的是有太多不夠周全的地方;倘若我們將其視為解釋失落歷史片段的一種途徑,不得不說這是個很令人驚艷的做法。
重新航海,也重尋以海洋為主體的思考
此外,人們漸漸地不再親近大海,顯然也不是只有遠古才有的事。換言之,我們甚至能夠藉由此部動畫把視角拉到對於當代的關懷:為什麼現在的我們即便有了先進的、科學的航海技術,卻反而在很多時候視海洋為畏途?
過去大洋洲島民的航海技術毋庸質疑地可以幫助他們在廣袤大海中行動自如,在西方人介入到他們的生活世界之後,卻往往只侷限於在近海航行。
這也是為什麼 1975 年波里尼西亞航海協會(Polynesian Voyaging Society)為證明南島語族其實是有長程航行的能力,透過耆老重新復振傳統造船技術與航海知識,完成一艘名為 Hokulea 的傳統獨木舟,並從夏威夷往大溪地航行而去。在領航人 Mau Piailug 的帶領下,Hokulea 自此一次又一次的復航,許多大洋洲的盛事與重要場合也都會有人們乘著傳統獨木舟穿梭於眾島嶼之間的身影出現。
這樣的航海復振文化意味著什麼?
大洋洲島民藉此找回了在汪洋大洋之中的行動自由,跨越西方人劃定的現代國家邊界,不再囿於島嶼所帶來的種種限制。這種重振以海洋為主體的思考,不正是與《海洋奇緣》的故事如出一徹嗎?
若是你問我,這部動畫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什麼。觀影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捫心自問:什麼時候,在台灣的我們又該以何種方式重返群島之洋?
臺灣人毫無疑問也是島嶼上的人民,對海洋的陌生卻總讓人感到匪夷所思。我們畏懼海水的溫柔擁抱、不熟悉海洋的語彙,更對海上的生活方式一無所知。《海洋奇緣》透過神話讓莫娜以及她的島民回到大海的懷抱,那麼臺灣的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有時候我總會想,倘若我們的先祖是有著高超的航海能力,使其得以藉此悠遊於四方,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不再航行,更讓我們安然於作為一個島嶼陸地上的人民而已?
以此觀點正視《海洋奇緣》所帶來的價值,那確實是臺灣社會終究必須面對與回答的問題呀。
參考資料
Goddess Hina: The Missing Heroine from Disneyʼs Moana
文/賴奕諭
常被誤認為菲律賓人的臺灣人。現就讀台大人類所碩士班,同時在《每日一冷》、《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擔任寫手。抱持對南島語族的熱情,足跡遍佈菲律賓、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與關島,目前致力於菲律賓跨國原住民族抗爭運動研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ta Taiwan(原標題:《海洋奇緣》浪漫神話背後是一段人類未解的失落歷史──我們為何不再遠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