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國際對於中國國民革命在思想和行動上皆提供了巨大的貢獻。1920年共產國際〈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和〈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補充提綱〉,要求東方各國共產黨必須幫助落後國家的資產階級民族解放運動;必須特別援助落後國家中反對地主、反對大土地占有制、反對各種封建主義現象或封建主義殘餘的農民運動。
1923年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關於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和國民黨問題的決議〉,則成為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指導方針,在民族主義強調了在反對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軍閥制度的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以後,應將民族自決原則體現在由以前的中華帝國各民族組成一個自由的中華聯邦共和國上。民權主義則提出革命民權論。民生主義方面,則建議以國有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國家生產力,國家分田,協助農業發展。
共產國際的積極介入,促成了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第一次合作,成立國民政府;國共第二次合作,則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澤東與其領導的共產黨,在抗戰期間成為中國進步思想的象徵。
1938年毛澤東〈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認為抗戰將是一場持久戰,所以共產黨願意擁護國共合作,並且希望國民黨擴大與鞏固其組織,實行黨內民主化,使其本身變為革命的民族聯盟,而對外,則主張建立中國與日本兵民及朝鮮、臺灣等被壓迫民族的反侵略統一戰線,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關於未來新中國的藍圖,共產黨主張建立三民主義共和國,對國內各民族給予平等權利,而使其在自願原則下互相團結,建立統一的政府。
1940年〈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演講中,毛澤東將中國革命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再以此為基礎發展至第二階段,以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
在新民主主義,無產階級要和資產階級政黨建立反帝國主義和反官僚軍閥政府的統一戰線,推動「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與「節制資本」等民生主義政策。1945年毛澤東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主張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並主張中國境內各民族,應根 據自願與民主的原則,組織中華民主共和國聯邦。
抗戰勝利後,臺灣光復,中國展開和平建國,並一躍為聯合國世界五強之一,然而國民政府的統治失敗,卻在臺灣釀成二二八起義。二二八鎮壓後,許多臺灣人投入共產黨地下黨。為的是相信共產黨對於〈新階段論〉、〈新民主主義〉、〈論聯合政府〉以及《三民主義》這一系列將作為被壓迫民族的臺灣和新民主主義新中國的命運拴在一起的國家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