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美國都念過MBA,Arthur說,台灣MBA的教授,有些實務經驗不夠,加上學生也沒什麼產業經驗,難有更多交流。美國MBA的產學結合很密切,教授很多都待過管顧業,而且Wharton的教授,在引導學生學習上,也做得很好,這部分是台灣還比不上的。
Arthur也另外點出台灣EMBA的問題,就是高階主管的觀念都已經定型得差不多,反而成為阻礙學習的主因。就我了解,Wharton EMBA課程,由教授講課的比重,相較MBA高,因為不能只是讓具有多年工作經驗、可能已有定見的學生自己講,寧可讓學生與教授之間有更多思考的碰撞,由此可知,MBA前的工作經驗,是有一個最佳區間的,一般我們認為是4-6年。
發揮MBA勇於挑戰的精神,跨足各大產業
受到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Arthur 99年從Wharton畢業後,沒有選擇在美國找工作,而返台就業。他被台積電網羅,擔任人資主管,雖然管的是人,卻因為企業文化、理念的關係,反而讓他徹底實踐MBA實事求是、追根究柢的精神。
他說:「在台積電的人都很重視數字跟精確性,雖然HR會在數字和情感之間擺盪,最後為了符合企業文化,還是得用數字呈現報告。」Arthur隨後加入台哥大掌管人資部門,也曾帶領行銷團隊進行顧客情報及關係管理,運用MBA所訓練的判斷能力,加以驗證工程師所分析的各類數據。
一般人工作越久越不敢輕易轉換跑道,但Arthur發揮MBA勇於挑戰的精神,跨足製造、科技及服務業。他表示雖然擅長人資領域,也鍾情於行銷工作,即使並非每份工作都能與行銷相連結,「但是每一個領域的工作,都還是要有全面管理的概念,否則就像閉門造車,沒辦法結合其他領域的知識,所以每一份工作學到的東西都還是會派上用場的。」
對Arthur來說,人資與行銷都與人的心理有關,經過多年工作經歷,也讓他找到自己善於分析人類行為的核心能力。他說:「有很多事情看起來對你的工作申請或短期目標沒有用,可是你永遠不知道將來何時會用上,重點在於你要不斷的學習。」
我們聊著聊著,講起我自己的工作背景,我很榮幸的跟Arthur一樣,待過背景大不相同的行業(顧問、金融、傳產),也都從中找到人生價值。或許正因為我們相信凡事沒有絕對,每個機會都珍貴,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找到熱情所在,所以希望讀者也別躲在自己設下的框架中,把握每次冒險的機會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abina Huang,原標題:在職涯的十字路口徘徊?台積電前HR主管:勇於面對挑戰,找到核心能力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