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國漫畫家裴真秀所繪製的作品「禁日-訊息篇」,近期在網路上引起了熱烈討論,原本只是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學生圖畫日記,將隱藏訊息層層抽絲剝繭後才發現,埋藏在童言童語的圖畫下其實是件令人毛骨悚然的兒童虐待事件。然而,在社群媒體瘋傳的同時,漫畫裡所敘述的世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兒童虐待定義
根據美國在1974 年所通過的「全國兒童虐待防治法案」,兒童虐待的定義係指父母、法定監護人、或他人,直接或間接地對16歲以下兒童,加諸身體上的傷害或性虐待,因而對兒童的身體安全構成實際上的危險。另外,任何的不作為(疏忽)以致於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受到危害或損害,也包含在兒童虐待的範疇內。
國內兒虐案件現況
參考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我國過去十年來,疑似受虐兒的通報案件量從2005年的一萬餘件上升至2015年的53000件,上升幅度達四倍之多。而家扶基金會也於近日公布了執行兒童保護工作30年以來的整理報告,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現今兒虐案件的全貌:
在家扶基金會過去所協助的21000位受虐兒童案件中,施虐者有95%是與孩子同住的家人,其中有87%為親生父母;而施虐類型以嚴重疏忽佔38%為首,依序為身體虐待及不當管教。受虐事件的原因有四成是因為父母婚姻失和而導致嚴重疏忽或施虐,另外有27%的受虐案件是因為家中經濟不佳所致。
另外,與一般認知不同是,高學歷施虐者的比例近年來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從2004年6.85%,近乎翻倍地提升到了2015年的12.9%。因此,除了對於高風險家庭應提供關注外,如何辨識出可能的受害兒童是也是醫療從業人員、教育工作者、甚至一般大眾所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但是因為受虐兒往往出自弱勢家庭,而其不幸遭遇也讓這些孩子表現地異常畏縮並難以接近,使得在受害者的辨識上更顯困難。尤其當疑似受虐個案是小於一歲的嬰兒時。因此,認識受虐個案身體上的所可能擁有的特徵也許能提供我們一些蛛絲馬跡。
異常的瘀青
尤其當瘀青發生在小於四個月大的嬰兒時應該特別注意。對於此時仍不具行動能力的嬰孩,一般的摟抱不應造成明顯的瘀傷,特別是在耳朵,頸部,及軀幹的傷痕應該格外小心。對於具行動能力的孩童,發生在堅硬部位的瘀青例如前額,小腿脛部反而比較不需擔憂。但是如果在身體的柔軟部位,如耳朵,臉頰,喉嚨,手腳內側,後背及鼠蹊部的瘀青就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些部位在孩童的日常活動中鮮少受到撞擊。
另外,瘀青的型式也應該多加注意。使用手掌或是器具打及會造成特殊且重複的印痕。顏色不一的瘀痕也反映了創傷是由多次傷害所累積而成。但是隨著部位及傷害的不同,我們無法由瘀傷的顏色來推斷傷害造成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