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假期間,重新回顧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秋刀魚之味」這部電影,儘管影像時隔半個多世紀,透過小津鏡頭的導引,描述二戰後戰敗的日本市井小人物的溫馨故事,沒有華麗花俏的影像,卻有濃郁的人情味,透過小津特有的低視角(榻榻米)觀點,平舖直敘的手法,隱含深刻的感情,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歷久彌新。
學生時代,受業於已故影評人陳梅靖老師,陳老師曾赴日本大學藝術研究所攻讀電影,印象當中,留日的陳老師對於小津導演的作品推崇備至,尤其是「晚春」、「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等多部小津的代表作,撇開電影工藝技術不談,光就題材的故事性而言,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彰顯二戰後日本民族面對生活的堅毅韌性,總在平凡中顯示出不平凡,令人印象深刻。
小津安二郎電影當中的主角,盡是你我日常生活周邊的小人物,平凡的上班族、中學時代的恩師、慈祥的父親、愛聊八卦的同事、不得志的兒子、待字閨中的女兒,身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敗國日本百廢待舉,面臨到國內社會、經濟、文化劇烈震盪衝擊,國民自信心亟待重建,民族情感亟待凝聚,透過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讓日本民族的精神找到了寄託,國人情緒也有了宣洩的出口,即便在小津逝世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稱小津安二郎為日本的「庶民導演」實不為過。
「秋刀魚之味」生動描述了二戰後日本小市民百態,經歷過戰爭時代的老一輩與年輕一代之間的價值觀代溝,電影中主角-平山的另一半去世後,一直和女兒路子及次子和夫住在一起,受到女兒妥善的照顧洋溢幸福,電影以平山嫁女兒路子做為主軸,衍生出主角和中學同窗好友,以及中學老師相聚互動的故事,縱然父親萬般不捨,最終仍然選擇放手,由衷祝福女兒擁有一個好歸宿,電影最後以「Happy ending」結局收場。
值得一提的是,「秋刀魚之味」始終繞著日式餐酒館、美式酒吧(BAR)、主角住家這幾個場景跑,透過小津特有的低視角(榻榻米)攝影角度,多半採用中景(Medium Shot)長拍畫面,酒吧裡不斷播放著日本海軍進行曲的襯底旋律,凝聚深刻的情感、醞釀豐富的氣氛、突顯出強烈的影像張力。
香煙、燒酒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兩個重要元素,影像中的人物幾乎人手一杯酒,幾位人物持續浸淫在淺嚐小酌、吞雲吐霧的樂趣之中,宛若市井小民日常生活作息,更顯小津電影的平民化。
「秋刀魚之味」是小津安二郎在1962年推出的代表作,也是小津安二郎電影創作生涯的最後遺作,隔年,小津就因罹患癌症,以60歲的壯齡與世長辭。由於影片是近代彩色沖印重新製作,片商不得不在影片側邊不斷地標示「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戲劇效果,請勿模仿」、「未成年請勿飲酒、吸煙」等字樣,畢竟時空環境差距近一個甲子,煙、酒文化今非昔比,此誠為美中不足之處!
小津安二郎這部電影雖然取名「秋刀魚之味」,從頭到尾,影片當中始終未曾出現過秋刀魚這道料理,這或許是小津導演的個人風格,在展現幽默風趣的同時,也提供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從學生時代至今,每回看「秋刀魚之味」總有不同的感受,唯獨對於秋刀魚這道料理,苦中帶甜美妙滋味的迷戀情有獨鍾,迄今始終維持不變!
*作者為社會觀察、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