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只能買票進場後,靜靜坐著看?日本人用這些方式,顛覆你對電影的想像

2017-03-28 16:31

? 人氣

「這音箱真的不是在電影院會出現的東西呀」,螢幕前的男子原本想拍一拍手邊的音箱,但又忍不住縮了縮手,碎念一句「值幾百萬呢還是別碰了」。電影開演前有人在前面拿著麥克風說話,音箱還大剌剌地擺在外頭,實在是在電影院難見的景象,事實上,這是我3月20日時在日本的電影院角川CINEMA有楽町觀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的一景。說著話的人,是日本的電影導演富田克也,而音箱持有者,還是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這麼多「咖」的名字齊聚一堂,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這看電影,不只是看電影而已,「花樣」多得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無需贅述,是台灣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這部1991年時由楊德昌執導的作品,跨越了荏苒時光也不減震撼人心的力量,很多人都看過,看的「管道」都不太一樣,不過在大螢幕上觀賞的機率卻不是很高。2016年(上映25週年)3月時透過經過修復,發行了4K數位修復版本,11月時在台灣再度重新上映4小時版本,而日本也在今年3月11日於東京數家戲院上映,上映當日還邀請了男主角張震、製片余為彥參與座談會。

請電影相關的演員、工作人員辦宣傳活動,是很合理的事,不過我參加的場次,沒有張、余兩人,而是和同樣喜歡這部片的坂本龍一,借來了德國音箱大廠musikelectronic geithain的監聽音箱來作為放映時用,監聽音響通常是用在錄音室、廣播或者是電影製作用,是一種可以精準發出音頻的高級器材,平常根本不會用在戲院播放,但這次殺雞就是硬要用牛刀,所以被稱為「極上音響」特別場次。電影放映前,還請來這部作品的粉絲——導演富田克也與電影暨音樂評論家樋口泰人出席,聊聊他們對電影的想法,同時也說明從坂本龍一那借來的音箱,在價格與聲音的表現力上多麼珍貴。

(圖/作者|想想論壇提供)
(圖/作者|想想論壇提供)

這場的票價比一般販售的票價要再貴出將近一倍,但憑著「極上」二字與人在外頭有機會當然要支持一下國貨的概念,自然沒有不去的理由,當時票在網路上陷入搶購熱潮,我很幸運湊到了熱鬧,現場亦座無虛席。不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內容並非單純的平鋪直敘,背景有太多必須理解的部分,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醍醐味,在一邊欣賞時,我卻也不免擔心,在場的日本觀眾們,能不能抓到這中間的含義呢?放映結束後,我看見有許多人都在排隊,啊對,有「場刊」嘛。

所謂的「場刊」(パンフレット、pamphlet),指的是一種宣傳介紹的小冊子,裡面通常會收錄電影劇照、幕後花絮、導演與演員專訪等,一本價格約600日圓~900圓(台幣約160~250元左右)不等,不只牯嶺街,所有的電影不分國內外,都會製作這樣一個小冊子,不僅可以讓人理解很多幕後情報,也可以用來回味劇情。我之前看過一部電影,故事背景設在大阪,角色們都操著關西腔,實在有聽沒有懂,也是靠著場刊才摸清頭緒,還有在台灣也上映過的電影《圖書館戰爭》,它的場刊中則收錄了一個有趣的小「機關」——劇情裡以「洋甘菊」為精神象徵,場刊的最後面就有一小塊部分,塗上了洋甘菊的香味,雖然沒辦法附上植物本體,卻可以讓購買了場刊的觀眾,多了氣味的感知,將電影營造的世界擴增出更多想像空間。有興趣、想深究的觀眾,有了一本場刊引入門,自然可以獲得更多樂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