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跌至20多年低點,學者分析,民眾受惠於能源價格下降,但基於預期心理,業者恐削弱投資意願,致民間投資不振,民眾也減少消費支出,油價若長期處低檔,對台灣而言,將是弊大於利。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導致原油需求不振,產油國間又掀油價之爭。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夥伴國(OPEC+)聯盟雖達成減產協議,但仍止不住油價下跌。
國際油價將近崩跌到20多年低點,西德州中級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期貨價格大跌18.7%,每桶只剩14.84美元,布倫特原油下挫1.5%,來到每桶27.64美元。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台灣能源約97%仰賴進口,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汽柴油價重返1字頭,讓有開車的民眾很有感。瓦斯、天然氣也都紛紛調降,甚至電價調漲壓力也轉小。
他說,但若原油價格長期處在低檔,對台灣經濟而言是弊大於利。由於預期心理,業者恐轉向觀望原物料走勢,削弱投資意願,恐導致民間投資不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經連2個月負成長,若國際原油長期在低檔盤旋,致台灣內需不振,也恐出現通貨緊縮。
另外,油價走勢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若油價長期低迷、歐美消費市場萎縮,將衝擊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出口、外銷訂單表現褪色,為台灣帶來負面影響。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則分析,受到疫情衝擊,4月用油需求大幅減少,OPEC與夥伴國同意每天減產970萬桶,但從5月至6月期才開始減產。目前供需失衡,油價下跌是必然。
他說,原油價格最終回歸市場供需、美元走勢與期貨市場,且頁岩油每桶生產成本約50美元,不會有人願意賠售,當減產協議發酵後,預估原油價格將逐步回升。長期而言,原油還是呈現走升趨勢。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