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一人生病,多少人跟著受苦?靠呼吸器10年、親人狂請假陪就醫,她道出真實感受

2017-04-24 11:37

? 人氣

「人生還有選擇,是幸福的」,先天性肌肉萎縮症患者吳宜蓁長年用呼吸器,過去定期得撐著身體到醫院看診。後來在宅醫療,醫生定期到家中關心,讓她有更好的醫療品質。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舉行成立大會及研討會,邀請日本在宅醫療專家分享成功經驗,學會也希望未來能發展出台灣在宅醫療本土化知識、讓多元專業人才都能進入居家,幫助在宅療護的患者獲得更好品質的資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宅醫療需求者吳宜蓁受訪時表示,使用呼吸器已有10年,過去要定期到醫院回診,不僅要等掛號、還有很多程序,非常不方便,且家人都在上班,還要特地請假陪她看診,也耗費很多成本,讓她覺得生病了要被迫做很多被動的選擇。

吳宜蓁說,現在有在宅醫療,醫師會定期到家看診,如量血壓、體溫等,如果有特殊狀況也可以因應狀況應變,加上在宅團隊都已經了解她的身體狀況,免去她一再要向醫護重複說明,方便性大增。

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受訪時表示,日本的在宅醫療發展超過台灣20年,基層診所有1.2萬家提供到宅服務,醫生、護理師、藥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到患者家中,不管是照護、給藥或復健,患者在家就能得到資源,不用奔波往返醫院。

台灣雖然落後日本,不過,余尚儒說,台灣現在起步也不晚。現在各地有些在宅團隊已經動起來,但各團隊都是點狀發展,醫師可能要自己找多方資源幫忙患者,缺乏整合性的服務。如患者需要藥師送藥,但藥師出門送藥的車馬費等沒有健保給付;如果需要復健、職能治療,也都是要治療師想辦法找經費幫忙。

長照2.0將在各地開枝散葉,余尚儒表示,台灣發展在宅醫療應廣設聯攜據點,整合醫療相關資源,當發現患者有在宅醫療需求就可即時連結,如照管專員就是很好的溝通橋樑。

余尚儒舉例,在日本選擇在宅醫療的患者,如果突然有肺炎,醫師就會到宅給予抗生素,不用等到患者花時間送到醫院,可能發生瞻妄等嚴重情況,甚至危及性命,有些醫療處置不用在醫院也可以做得很好。

責任編輯/鐘敏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