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裔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日前在新加坡接受BBC訪問。他坦言離開中國20多年,現在並沒有關注中國發展,也沒看其他中國作家的作品,包括同為諾貝爾獎得主莫言的書。即便高行健的多本成名作談的都是自己文革時的回憶,但現在的高行健已經不想再觸碰文革,決心「遠離中國」。
現年73歲的高行健應新加坡作家節之邀前往演講,並舉辦個人攝影及水墨畫展。他的實驗電影《美的葬禮》在新加坡進行全球首映。
《美的葬禮》是由高行健的長詩改編而成,拍攝電影時,他有意完全摒棄傳統的電影敘事,不以鏡頭敘事,要讓電影「詩意地跳躍」,讓演員強調「表演」,不再摹寫現實。
這部電影結合了詩、3種語言的獨白、演員表演與他的畫作,徵募演員時,有16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應徵,最後從中錄取36名。
高行健說,自己是世界公民,現在思考的是歐洲文化,以及人類如何在全球化困境中找到新的思想和出路。
「全球化是一種無限瀰漫、無法抗拒的市場和經濟的機制,人們不需要去裁判這種存在。」高行健表示,如果把文學作為一個武器,作為工具要改造社會,是一句空話。」
1987年,高行健離開中國前往歐洲,以政治難民的身份定居巴黎,之後取得法國籍,他說自己在法國「得到了完全自由的創作空間」。
他的小說《一個人的聖經》與《靈山》都以文革為背景,帶有自傳色彩,2000年他以《靈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被問起這段回憶,他說,文革時遇到燒書、查禁,許多知識分子遭迫害,自己只能偷偷地寫、偷偷地燒。他形容,這不是「白色恐怖」,而是「紅色恐怖」。
但他也認為,這些都是很遙遠的事,他現在的作品都不涉及中國,比較關心西方當代創作,因為它們「與自己的創作直接對話」。
高行健雖然直言不願以文革當創作主題,但他還是希望有更多人來書寫這段歷史,為時代做見證與反思。
《美的葬禮》
http://laului18.blog.163.com/blog/static/100315720122462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