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姦除罪化讓妳開始擔心老公會外遇?她用心理學3種「依附關係」破解妳的內心世界

2020-06-13 07:00

? 人氣

5月29日,司法院大法官宣告刑法239條「通姦罪」違憲,並正式將其廢除,即刻生效,引起民眾熱議。參與釋憲的大法官黃昭元引用電視劇《犀利人妻》的台詞,將其改為「可是刑法,婚姻回不去了!」指即使刑法關得住人,也關不住心。

大法官釋憲後,許多人也開始思考,在婚姻關係中,刑法真的能夠保護自己並且懲罰對方嗎?在找出解答之前,我們不妨先想想「你的婚姻是否需要透過法律來保護與保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尋求保障的背後通常都充滿著對伴侶的不信任感,然而,在進入戀愛關係甚至是婚姻關係後,我們卻時常忘記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一旦對方的行為或是想法不如自己期望時,我們便會想要「控制」對方

久而久之,一旦對方不受控,我們就會開始產生不信任感。隨著不信任感持續增加,一邊控制的越來越嚴重,受到控制的一方也會感到倍感壓力,雙方的關係就會失衡。

事實上,無論是進入戀愛關係或是透過結婚證書來承諾彼此,我們仍是獨立個體,我們擁有的並非對方的這個人,而是與對方共同擁有著「這段關係」,並且願意投入心力維繫這段關係。怎麼對方一離開,我們就會深陷世界崩蹋的悲傷情緒?

我們先從心理學的「依附關係」來討論「信任」這件事。

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的依附理論指出,一出生的孩子會依賴主要照顧者,而孩子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及互動,對孩子未來的心理發展及情感模式有一定的影響。

依附理論中的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以及逃避型依附。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在幼兒時期,當主要照顧者在身邊時,即時不熟悉環境仍會放心主動探索,而當主要照顧者離開後,孩子會感到困惑甚至難過,但當主要照顧者回來時,孩子又會很快地尋求主要照顧者的安撫。

這類型的人在人際互動中,對於自己與他人皆為正面想法,會適當地表達自己,通常也能與伴侶互愛互信,是屬於高層次的親密。

焦慮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在幼兒時期,即使主要照顧者在身邊,對於陌生探索仍會感到焦慮,當主要照顧者離開,便會感到十分沮喪;而當主要照顧者回到身旁時,雖然會想與主要照顧者親近卻又因為充滿憤怒而出現矛盾情緒。

這類型的人對於自我感到負面,卻對他人感到正面。進入情感關係時,這類型的人人往往渴望被愛,卻又容易因為想要控制對方而感到患得患失。

逃避型依附(Avoidant-attachment)

逃避型依附類型的孩子會有忽視或迴避主要照顧者的存在的現象,無論是主要照顧者離開或是回到身旁,都不會表現出情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