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一項大規模的人口健康研究顯示,過胖、過瘦、飲酒、常提重物及夜間工作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提升女性流產的風險。研究員相信,超過1/4的第一胎流產可透過改善生活習慣予以避免,此外,超過35歲的孕婦也面臨較高流產風險。
哥本哈根大學研究團隊分析了1996-2002年間丹麥國家生產中心(DNBC)的9萬1千427名女性資料,並透過電話訪談,尋找流產與孕婦生活習慣之間的關聯性。其中約有3.5%孕婦不幸流產。
研究結果顯示,在懷孕期間飲酒、夜班工作、常提20公斤以上重物會提高流產風險。孕婦年齡超過35歲,體型過重或過瘦者流產機率也較高。
資深研究員安德森指出,此研究傳達出一個重要訊息:許多流產案例是可以避免的。結果顯示,流產不只肇因於藥物使用等特定因素,也受到各種不同生活習慣影響,並可透過減少風險行為加以防止。她也表示,不只有孕伴侶應注意上述事項,制定生育相關政策與工作規章者也可參考,以協助更多孕婦避免流產。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發言人歐弗頓認為,這項研究規模相當可觀,結論大體支持現在建議孕婦需注意的生活事項,例如戒除飲酒。她也提醒計畫懷孕的婦女應飲食均衡,避免過重或過瘦,不可抽菸,其伴侶也必須跟進,保持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