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公布108(2019)年10大死因,分析各年齡層可發現,15至24歲與25至44歲,2個年齡層死因第2名都是蓄意自我傷害(自殺)。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表示,青少年因自殺死亡已連續2年增加,尤以高空墜樓為常見。在自殺預防上,未來希望能修改建築法規外,校園心理輔導與自殺防治也要持續加強。
根據衛福部統計,108年自殺死亡人數3,864人,相較107年減少1人,卻是台灣第11名的死因,當中男性2,554人、女性1,310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0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死亡267人,占整體6.9%,相較107年上升47人,上升幅度約17%,相較98年上升54.4%。可見現代年輕族群容易有輕生的念頭。
諶立中說明,這幾年青少年自殺人數有增加的趨勢。青少年必須獨自面對許多不可預測性的未來,環境挑戰也越來越大;同時網路時代有許多錯誤資訊,都可能導致心理上的改變;加上家庭支持力量薄弱,父母親工作量增加,時間與關心孩子能量都在下降;這些都可能使年輕人心理壓力倍增,尤其在108年特別明顯。
諶立中呼籲,在加強心理輔導外,也希望台灣的建築法規,能一起加強自殺防治。很多青少年自殺都是衝動型行為,跳樓就是很常見的樣態。然而不是意圖自殺就一定造成死亡,只是選擇從高樓跳下的基本上就很難救回,因此怎麼樣在建築物上,能夠增加跳樓難度,例如女兒牆與欄杆高度加高,就能讓自殺難度增大來減少自殺造成死亡的人數。
諶立中特別說,增高女兒牆與欄杆聽起來似乎治標不治本,但卻非常重要。自殺樣態很多,有些能夠救的回來,但如果從10樓一躍而下,基本上只有1種結果。然而建築法規相關業務不在心口司,因此將來希望能與其他部門一起協助訂定高樓防跳法規,像是現在很多國家都已經加強防跳措施,例如加強護網等等,都是未來政策可以學習的地方。
另一方面諶立中也說,年輕人壓力來源很多元,加上生活形態改變,雖然目前有1925安心電話專線,但年輕人可能比較習慣打字,未來將會思考更符合年輕人行為的輔導方式,同時希望能普設免費心理諮商資源。現在約7至8成的衛生所內,都設有免費的初步心理諮商服務,未來希望能提高至100%。
文/陳敬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NOW健康。(原標題:青少年自殺較10年前增5成4 網路世代承受多元壓力)
責任編輯/柯翎肇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要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