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當天有62個人到場,光我的朋友就有30個!達標,開心!在我們達到第一次的小小成功後,就更多人願意肯定寶島淨鄉團,之後的活動,我們平均可以號召到一兩百人。經過五年的累積,我們從一開始創立團隊的7個人,第一次活動62個人,直到今天,我們有20位團隊成員,辦了30次活動,累積號召4000人一起以行動守護環境。我不敢說我們很厲害,但是我們想要傳遞的是一種可能性,讓大家知道,每一個人小小的力量都可以推動社會前進。
很多人都覺得我創立寶島淨鄉團是因為我很有愛心,或想要做公益,但其實不是。我不是愛心氾濫的人,更不是什麼公益達人,我只是找到了一件我在乎的事,這件事是環境,然後我再去找一個方式,去實踐我對環境的在乎。
一開始,我以為是生物研究,嘗試了之後,發現不是。再來,我以為是當生物老師,我嘗試了,發現也不是。直到我自己創辦了寶島淨鄉團,我才找到屬於我的方式。所以,在未來,如果有一件事,是你非常在乎的事,請你不要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工作上,這個工作不行,就換下個工作,你一定會找到一個屬於你的方式,去實踐你真正在乎的事。
努力,才能成為你自己
創立了寶島淨鄉團後,我畢業了。因為我是那40%有修教育學程的人,所以我畢業後就當了老師。我去中山女高實習、考到教師證,再去蘭嶼高中教書。蘭嶼的服務結束之後,我決定了一件事:
我不當老師了。
為什麼不當?三個原因跟大家分享:
第一個原因,我思考了一下老師的生活,我想在同一間學校待二三十年嗎?我不想。如果我32、42歲的時候,是個老師,我嚮往那樣的自己嗎?好像也還好。十年之後,老師不是我要的樣子。
第二個原因,那時我剛畢業,根本不了解這個世界,有人說商場你爭我奪,職場爾虞我詐,但我都只是聽別人講,我覺得應該自己去看看,才是真的。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家可以在心裡想一個曾經教過你,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我相信,你會記得這個老師,絕對不是因為他的課程內容,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好笑,他上課遲到,他氣場殺人,他喜歡旅行,他很用心帶班,真正在你心底留下,能跟著你走一輩子的不會是那些知識,而是老師的做人處事跟視野。但我才大學畢業,哪有什麼視野?
我的生命厚度太薄,我應該要去社會中歷練,真的有視野的時候,再來教,才是一個對自己,也對學生負責的老師。
所以我就毅然決然離開了老師這個職業,然後馬上陷入迷惘,我花了一點時間思考三個問題,我喜歡什麼?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的我,適合被放在社會的哪個位子呢?我覺得我很活潑、我很有創意、我喜歡面對人群。眾多分析都指向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答案:我適合成為一個主持人!